治疗焦虑的过程是什么呢?第一步,要识别诱因和确定恐惧。所有的焦虑都不是凭空来的,所有的焦虑一定有一个诱因,我们要搞清楚是什么东西诱发了焦虑。那你怎么观察呢?你要去观察孩子的诱发情境,他在什么状况下会出现我们前面说的那些焦虑现象。这是识别诱发情境到底是什么。
然后开始监测,主要监测情境、我观察到的孩子的表现、我的反应,以及恐惧温度计(包括我的恐惧温度计和孩子的恐惧温度计)。坚持记录一周,注意要写事实,不要写评价,不要写观点。比如“我觉得孩子这周表现得不错”,这种话不是事实。事实是:“今天他出门上校车之前磨蹭了15分钟,最后我不得不把他抱出去,他哭着,然后把他送上了校车。”这就是事实。还有记录“我当时的感受是什么”,记录一周的这个过程,这叫“监测”。监测的好处是什么呢?好处就是在做监测的过程当中,你能够对这件事情有更加清晰和深刻的认识。
然后用“向下箭头法”寻找根源。向下箭头法是很多心理医生常用的一个方法。它的核心是什么?比如说:
情境:在超市购物的时候接触购物车。(一旦让这个孩子推购物车,这个孩子就害怕。)
在这一情境中会发生什么呢?购物车上都是其他人留下的细菌。
父母:购物车上有别人留下的细菌会怎么样呢?
孩子:我会因此感冒或者得流感。
父母:如果感冒或者得流感会怎么样呢?
孩子:我会感觉不舒服,还会鼻塞。
父母:如果感觉不舒服、鼻塞会怎么样呢?
孩子:我会在晚上呼吸困难。
父母:如果在晚上呼吸困难会怎么样呢?
孩子:我可能会在梦中死掉。
向下箭头法就是提一系列的“如果……会……”的问题。我们中国有一个成语叫作“抽丝剥茧”,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还可以叫它“剥洋葱法”,一层一层地剥下去,看看他内心当中最恐惧的内核到底是什么,找到他逃避的点,这才能够为后边的治疗做好准备。这个叫作“识别诱因和确定恐惧的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