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7日,周一,晴,心情一般
今天果果放学的路上兴奋的跟我说:“爸爸,你知道吗,周末的作文‘毛爷爷,我想对您说’我们全班算上我只有十几个同学写了,其他大多数的同学都没写,老师挺生气的……”听着孩子在我耳边描述着的事,再想想我们当初的五年级,应该写作是常态化的事吧——读后感、观后感以及各种各样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虽然不至于说轻松拿捏,但是大多数同学也都是能完成,虽然不见得质量有多高,但最起码写的出来。现在的孩子看的多了但是写的少了,也就是“实操”能力下降了。现如今很多家长都会让自己的孩子去学习“口才”,包括果果现在也是在上此类的兴趣班,但是语言组织能力有了,文字堆砌能力却还是没有太大的长进,也就是家长们常说的:“说的出来却写不出来!”
当然,我绝非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还是有同学的写作能力很值得肯定的,甚至有着远超他们这个年龄段的洞察力和表达力。虽然有不少人“笔下有万言,胸中无一策,”而写作能力更不是衡量一个人知识储备的全部参考,但是文字描述的功力绝对是可以让一个人在“文化层面”能够锦上添花的,而文字的属性也决定了当它连成“句、段、篇”之后其文化的承载力才能成几何倍的攀升,所以,不止要多读,更要将读过的东西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文字!当年都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是语文作为其他学科的基础,更是凸显了其地位,远的不说,即便你的研究成果再丰硕,但是如果连篇论文都不会写,也终将是件憾事吧!
所以,我觉得,多动嘴的同时也应该多动笔,笔耕不辍的让自己的文学造诣伴随着自己的成长更加的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