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手机推送的新闻上看见这样一则小视频:一个老师,手拿一张崭新的白纸,把它比喻我们的孩子,每当孩子受到一次伤害,白纸就被揉皱一次,等多次反复之后我们再给孩子道歉,每到歉一次,白纸都会展开一次,但无论如何道歉,白纸始终不能回复到光滑如初原来样子。这段视频给我的感触颇深,孩子生下来没有什么善恶之分,纯洁的如白纸一般,而我们做为父母,则成了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天在这张白纸上写写画画,高兴的,放认的,放飞自我的,由于我们也是初为人父人母,没有什么经验可谈,想怎么来就怎么来,有脾气就发,不高兴了就喊,不顾及孩子的感受。孩子小尚且可以,一旦孩子进入青春期,得!时不时的会与父母的更年期碰出“激情”的小火花,有时还会烧的滋滋冒烟。父母委屈的不得了,我一天天的早出晚归全为了孩子,孩子还老和自己对着干,一点不领情,越想越来气,越看孩子越不顺眼就越训孩子,孩子就越叛逆,周而复始,形成了恶性循环。其实造成这种后果的直接原因,还是我们父母 。如果我们换位思考,我们是孩子,能不能接受现在自己的做法。我们拿着自己三四十年的阅历和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在这里较劲,有点幼稚。父母经过几十年的生活洗礼,看透了世态炎凉,人情世故。,而孩子心思单纯,做事情也就直接,一是一,二是二,不会圆滑。这就需要我们恰当的引导,时不时的把即将脱轨的他拽回正轨来,剩下的事只能交给时间。生活会用时间打磨掉他身上所有的戾气,使其自带纸笔,给自己一个五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