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终于回暖了,小伊伊今天有舞蹈课,早上临出门前想着外面还是挺冷的,因为要骑着电动车送小伊伊,这样比较方便。连忙又加了一件戴帽的外套,给小伊伊也加了一件戴帽的轻薄羽绒服。走路时带上帽子,做好头部的保暖。小伊伊说:妈妈用穿这么多吗?其实外面也没有多冷呀,嘿嘿!我笑了笑说:妈妈刚看了一些春天的保教知识。春捂秋冻,刚到春天,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冰雪逐渐消融了,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了。猫了一冬的人们开始脱去厚重的棉衣,沐浴春日了,但这时家里老一辈人会告诫你要“春捂秋冻”。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古时著名的保健防病的谚语,告诉人们在初春时不要急于脱掉棉衣,在初秋时不要刚冷就穿太多,适当捂一捂冻一冻对身体健康是有好处的。
人体恒温一般在37度,气温太高或太低对人体机能会有所损害。“春捂”就是指在春季气温刚刚转暖时,我们就不要过早脱掉厚衣服了,而是应该适当地捂一捂。
小时候觉得这些谚语挺有意思的,但是却没有遵循过。而且对于“春捂”还很抗拒,觉得捂着太热身体难受,直到现在才觉得有一定科学道理。一是因为刚由冬转入初春,乍暖还寒,虽然春回大地,草木萌发,但人们还是会感觉春比冬冷,也就是农村谚语所说的“春冻骨头秋冻肉”。这就是“倒春寒”。因为人体皮肤表面分布着很多热感受点和冷感受点,而且冷点多于热点,面部或躯干皮肤对冷点的敏感性还比四肢的皮肤高。一天中早中晚温差大,像孩子的脸“一天三变”。如果过早脱掉棉衣,一旦气温变化就很难适应,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而入,呼吸道疾病就会随之而来。初春时大地冰冻并未完全消融,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冻着的,大地需要阳光产生热量,春风虽然温暖,但地表是冷的,所以还是得适当的“捂下”。由此可见需要重视春季保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