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孩子经历挫折教育,不要事事满足孩子,不要让孩子处处一帆风顺。一处处小的“障碍”或“不如意”,都会逐渐在孩子心里滋生出对挫折环境的“免疫力”。虽然我们一直主张对孩子以赏识教育为主,但这并不是否定批评。中肯、恰当的批评和约束是必要的。“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当孩子大些后,还要有意让孩子吃“苦”。“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与各种苦难和麻烦的斗争中,孩子坚强的品格和智慧就会增长。
失败就如人生的风雨,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事情。如何让孩子学会面对失败,当孩子遭遇失败,遭遇不顺心,家长首先要冷静,不要急躁地批评和嘲笑孩子。可以让他一定程度地发泄痛苦。之后予以劝导、安慰,告诉他失败对于人生的价值。要告诉孩子:世界上没有从未失败过的人;而且越是做出了成绩、赢得了成功的人,他们失败的经历比别人更多;失败可以给人生带来很多好处。家长还可以帮孩子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教训,指出他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当然对于不同个性的孩子遭遇失败可以采取不同的对策。譬如对那些心理承受力强、又比较狂妄的孩子则不妨给予批评刺激。对于那些承受能力弱,易偏执的孩子要循序渐进,慢慢让他接受失败也没什么了不起,失败了收获更大,提升得更快。
在挫折教育中,始终让孩子感觉和体会到父母之爱,是很有必要的。在他孤独无助的时候,在他孱弱痛苦的时候,深切的父母之爱,会让他得到安慰,获得依靠,吸取力量。就像雪夜里一位孤独和饥饿的旅行者,在迷途中看到了一户透着温暖灯光的小木房,他在极端环境中产生的各种极端和狭隘的想法会立即烟消云散。
家长的期望不宜过高,否则会使孩子背负过重的负担,相应也会使孩子承受更多的挫折。由于一些家长不切实际的希望,会让孩子把本来不错的成绩视作失败,从而让心里承担挫折。因此家长不要经常拿优秀孩子跟自家孩子去比,要给孩子以恰当的定位。
此外,让孩子运动,培养他坚强的意志力,发展他广泛的爱好,鼓励他寻找和享受快乐,培养他幽默、乐观的态度,都会让他对挫折的承受力大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