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8日,星期六,天气多云。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周围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未知的,他们通过父母的表情、神态、语言、反应,一点点建立起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其中,安全感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础。尤其是0-3岁这一阶段,是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期。
在这段时间,如果孩子能够受到父母或其他看护人的良好照顾,尤其是母亲,如能对孩子采取慈爱的态度,并且这种慈爱是经常的、一贯的和可靠的,孩子就会感到舒适与满足,建立起最初的安全感。
安全感充足且稳定的孩子,能够感受到自身的存在,确认自己的重要性,并对周围的人和外部世界产生信任和期待,成长过程中更有勇气和胆量对外探索。
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则会怀疑自己的存在,不能确信自己是被爱的,容易形成自卑、敏感的性格;还会觉得外部世界是危险的,容易紧张焦虑、胆怯退缩。
常见的表现有:
特别黏爸爸或妈妈,一刻也离不开;
在家小霸王,在外小老鼠:害羞胆怯、唯唯诺诺;
犯错后不肯认错,甚至逃避,拒绝道歉······
给孩子安全感,父母最好在孩子3岁前,自己带孩子,给他高质量的陪伴和亲密互动。
婴幼儿时期,饿了、渴了、困了、害怕了,及时识别到孩子表达的信息,积极满足和回应他的需求;
多和孩子肢体接触、亲密互动,如抚摸、拥抱、亲吻、做亲子游戏;
用充满爱和温柔的语气和孩子交流,不要对孩子冷漠、语言暴力、拿“抛弃”威胁孩子;
此外,父母还要注意保持情绪稳定,创造一个舒适、温暖、愉悦的家庭氛围,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