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2日,星期三,天气多云。
孩子不会活成你想要的样子,
只会活成你的样子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绝大多数中国父母最大的心愿,为此,千千万万的父母为了把子女培养成才投入了无以计数的精力。
然而,孩子不会活成你想要的样子,只会活成你的样子。
与其把全部的期待施加在孩子身上,不如多多关注自我成长,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代表。
众所周知,唐宋八大家中,苏家占了三个。
究竟是怎样的教育秘诀,让苏家人杰辈出呢?
这还得从老父亲苏洵说起。
苏洵年轻时由于家境尚好,生活闲散安乐,度过了游荡疏懒的青年时光。
二十五岁时,苏洵才开始真正读书,仗着脑袋还算聪明他从不下苦功,认为读书并不是什么难事。
可是,苏洵第一次应乡试举人却不幸落榜。这次失利让他痛定思痛,决心发奋读书。
经过五六年的潜心治学,苏洵学问已初成,而他的两个儿子也到了读书的年纪。
据说,苏轼、苏辙小时候非常顽皮,不爱读书、只爱玩乐,不过这并没有难倒智慧的苏洵。
为了让孩子们爱上读书,苏洵想了一个妙计:他挑选了一些孩子们可能会感兴趣的书,然后自己偷偷躲在假山后面读书,待苏轼和苏辙发现他后,又故意把书“藏”起来。
这个举动激发了兄弟俩的好奇心,等到父亲外出时,他们便把书“偷”出来认真读,自此,便逐渐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平时,父亲苏洵总是废寝忘食地读书。
有一次端午节时,苏洵因为读书太过投入,竟然把墨汁当成糖,蘸着粽子给吃了。
当妻子看到他嘴角的墨汁和砚台上的糯米时,苏洵都还没发现自己蘸的是墨汁。
就这样,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苏氏兄弟二人也异常勤奋。
后来,苏轼、苏辙同一年考中进士,在当时也一度被传为佳话。
苏洵天性自信乐观、古道热肠,明智豁达的他也为孩子们营造了开明轻松的家庭氛围。
面对贪玩的儿子,他没有强迫孩子们念书,而是着眼于自己,以身作则,巧妙地发挥了榜样的作用。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当父母能够深谙育儿的本质其实是育己,把80%的精力投入自我教育中来时,其实自然就掌握了育儿的通关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