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夫子早在千年前就明白的真理,我也运用的淋漓尽致。孩子一,二年级时,我总以为凭我的文化水平教导她,多少有点小试牛刀的感觉。可是两年下来,我也精疲力尽,感叹老师们的不易。三年级已过半,我也彻底摊牌,我不会,我不知。这也出现了从教导到互学的转变,孔夫子所谓的“不知为不知”,可不是不知道就不做不问的意思,那也成不了“是知也”,互学成为了我和孩子的现状。
起初,我羞于出口,连三年级的孩子都教不了,我那寒窗是咋读的,后来发现志同道和的大有人在。我也就不觉羞愧,勇于面对努力学习。从古诗的典故到字面的渊源,从速算的方法到解题的思路,再从单词的认读到语法的运用。细想我们俩一起学习的还真不少。学习过程和谐而默契,还体谅了对方,理解了彼此。如果母女俩只是单纯的学习文化知识,那也太没有新意了,我们能从古诗谈到历史背景,人文地理,也能根据一个字去体会到别样情怀。通过解题思路谈到超市购物,通过单词认读谈到中西趣闻。我们无所不谈无所不学,我把三十几年里集攒的疑惑和孩子初识的疑问相融合,一次解决。
在互学中,我感叹自己的记忆不似年少,也欣慰孩子的接收能力很强。我不知道我还能陪孩子学习几年,某一天孩子会对我说,妈妈你真笨,这你也不会,那天不会太远。我还是想学,我想拉近我和孩子的距离,而不是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