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阅读的内容是帕尔默的《教学勇气》第三章第六小节“把握对立的张力”。作者对舒马赫的经典作品《小即是美》里的话语“爱的力量”作了深刻的阐释。在面对教学中无法自如控制与学生达到共同探讨学习的困惑中,作者列出教师必须忍耐的两种心理,即紧张状态和难受状态。紧张是促使自己向越来越广博的爱敞开心扉;必须忍耐的另一种状态就是难受,积极地拥抱直到一种更大的爱出现。最后从里尔克的《给年轻诗人的信》中得出答案——关键在于经历一切!
把握好悖论的张力以便学生们能在更深层次学习,是搞好教学最困难一环,我们应该怎样做呢?第一,当我们尝试整体把握悖论的时候,我们会面临一种张力,然而它在固执的把我们撕裂的同时也会不断地使我们心中宽阔,从而拥有更加强大的力量。第二,我们在成就自由的同时还需要在一定环境下约束自由,所以要寻找相对的自由。第三,我们要学会忍耐,尽我们所能将各种爱聚集起来,直到将这些爱带入到教育情景中。同时我们还需要面临一种新的状态那就是受难,学会面对事物的张力,不回避悖论张力的存在,否则我们将不能利用悖论的能量教学。另外,我们还要用包容的态度去对待我们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痛苦,以便消除紧张情绪。至于如何通往更高境界的磨难,这就需要我们把握对立事物张力存在的本质,耐心对待心里尚未找到答案的问题,尝试着去喜欢矛盾本身。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更多的是要把握对立的张力,整体把握悖论的立足点在教师的心里。在现实中,我们无力去把握它,不是因为技巧的缺乏,而是因为我们内在精神的缺失。如果我们想在悖论的力量下教与学,就必须接受心灵的再教育,敞开心胸耐心等待,不假装,不放弃学生,以及我们和周围世界的联系,去体验一切,就会重新赢得失去的一切。这都还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去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