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4.1晴---563
人间最美四月天!新的一月,崭新的开始,我们迎来了春风校长的晚读!
晚读群,试播。虽然几经波折,但是优秀的家人们不放弃,这读书的热情太高涨了!小朋友都参与其中来了,妈妈一句,孩子一句,亲子共读一本书,真好!这是什么力量呢?读书是最好的家风,书架是最珍贵的不动产!
结束论语读书,我和大宝通电话。顺便让珂珂给姐姐背诵一下,自己所学的论语内容。珂珂受到姐姐的夸奖,一气背了好几小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一共就记住了这些,哈哈。
妈妈,你们读了那些书了?妈妈读了道德经,大学、中庸、论语了。妈妈你们读论语,知道其中的历史典故吗?不知道,现在妈妈只是跟着熟读,能通过老师们分享,了解其中的意思,但是说不出来。感觉比刚开始读时的不会断句有了一点进步!不能光读,应该了解论语的历史背景。妈妈,考考你,你知道中庸是谁写的吗?我忘了,我查过。翻了翻,我找到了,据说是孔子的孙子孔伋所著。孔伋是什么年代的呢?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是春秋时期,他的孙子应该还靠后,是不是战国?秦朝?春秋后期!
妈妈,我觉得历史真的是太好了!上学的时候没有感觉历史好,但是现在感觉历史能让人通达! 妈妈,《中庸》中“车同轨,书同文”,你知道是啥意思吗?不太懂!字面意思难道是车在同一轨道行驶,书写用同样的文字?
秦始皇统一后,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车同轨,是要求车子的两个轮子统一轮距6尺。这样行路的时候,就会比较方便,即使是道路泥泞,也不至于陷于其中......
“书同文”呢?妈妈你知道为什么古人用文言文吗?不知道!其实文言文是官文。当时的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简上,如果不用精简的文字来表达,如果长篇大论,竹简那么沉,光是运输就非常不便。秦始皇执政后,以前列国文字不统一,为了统一文字,选定了精美的篆体!但是民间的文字就比较随意了,是蚕头燕尾的隶书。秦始皇执政的前六年,最辉煌,影响整个中国.......
闺女的讲述,让我涨见识了!我按照我的记忆,只记录了我娘俩聊天的只言片语。我也是觉得读一本书,不仅仅是只是读,要去了解书里表达的意思和历史背景,这样更有助于读书。所以我不舍读后的分享时间,那都是家人们对书的了解和感悟,这更有助于我理解记忆!
一旁的珂珂,我相信,在他的小脑袋瓜里,也会略有印象!
我还表达了,我对车同轨的看法,我展开想象,如果是大雨把道路浸泡软烂了,车深陷其中,车同轨能走动吗?脑袋里有个这样的画面。闺女却说正好跟着前面的车轨走啊,怎么能不好走呢?我俩的思路到此分叉了,闺女不想和我进行下去了!我是不是聊天的终结者?为啥?
继续学习,修行!做一个让人喜欢和你聊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