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水平是个体对其扮演的每一个角色进行单独评价的总和。孩子刚出生不会有自尊,不懂得自尊,但是孩子会把外在经验内化到自己心里,根据别人的判断来评判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孩子的主要抚养人对孩子的态度、评价会慢慢演变成孩子对自己的一个评价。积极的正面的评价会让孩子的内心充满阳光,消极的负面的评价会丧失孩子内心的自尊,甚至是遇到新事物是退缩的。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的言行甚至会影响孩子一辈子的生活。一个经常打压孩子的父母,他的孩子心理是不会健康的,更谈不上良好的自尊。在生活中对自我评价较低的人更在意外在客观世界对自己的态度,得到认可时情绪是高兴的,得不到认可时是低落的,不会关注问题本身,只会根据别人的评价来否定自己,觉得自己是无能的弱小的,从而更自卑,以致丧失信心。自我评价较高的人面对外界的否定评价时不会陷入情绪之中,会积极的面对问题本身,或改让自己进步,或接纳现状。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或其他抚养人要强化好的,注意自己的言行,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不要给贴标签,说孩子“笨”等之类的词。由此可见,养育人对养成孩子良好自尊的重要性。如何养成良好的自尊呢?1、给孩子建立一个适合孩子的目标,增大成功的经验,让孩子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在不断的成功中建立孩子的自尊,逐步建立孩子的自信。权威性父母对孩子提的要求,孩子通过努力能获得成功。目标要求不能过高,孩子即使努力也达不到的情况下,可能会干脆躺平。根据孩子的能力设定目标,通过努力可以得到成功,在不断地成功中建立良好的自尊。2、父母对子女要有更更多的关注、慈爱。“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在爱中长大的孩子的他的心理是健康的、充满安全感的,在社会中自尊也会更高。3、对孩子的要求前后一致、双亲一致。不同的抚养人要求不同,孩子会容易钻空子,不利于孩子的教育,也不利于权威的建立,更不利于自尊的建立。管孩子只需要一种声音,父母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孩子才能更好地遵守规则。4、尊重孩子并给予其一定的自由。在孩子能力范围内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在做决定中不断提高孩子的自尊。5、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通过做事让孩子认识到对错,明白事情中的道理,不要屈服于权威。当孩子有良好的行为表现时,家长给予及时的正能量的反馈,要关注孩子努力背后的行为部分去夸赞。6、扬长避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发扬自己的优势,避免劣势。
总之,在家庭教育中,尤其是抚养人对孩子养成良好的自尊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