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宝宝生病想到的
这段时间身心疲惫,终于听到医生说,观察一天,明天可以出院了。回想一下这段时间似乎什么都没记住就过去了,不过有几件事引起注意过。
第一件事:临床是个十一个月的宝宝,宝妈告诉我:他们发烧37.8就从家里走了,来到医院38.3摄氏度,也没做检查,直接住院了。她的邻居家孩子烧了三天了,昨天体温计到头了,不想让孩子着风,拿药回家打的。回想臻越发烧这段日子,开始是39度左右,我觉得在可接受范围以内,就带去推拿,推拿三天,按道理应该差不多了,又到40度,因为这个事情已经超出我的认知范围,宝宝不吃药,带回家姥爷给肌肉注射。开始控制也不错,就在我们以为要痊愈的时候,又发高烧40.再次觉得事态发展不可预见,带她去医院检查。抽血拍片,医生说没事,退烧就好了,结果退烧一会就烧起再次不可预见直接住院。
每个人处理问题不同,是根据自己的知识、生活经验等做出的不同处理方式。所有的亲人都一样因为关心所以担心。担心的程度实际是自己的认知,一种是无知者无畏,一种无知者恐惧。对于孩子,无知让我备感焦虑,所以还是要学习,在学习中充实自己,让自己成长,更从容的面对。
第二件:宝宝住院第一天的时候,突然看到药瓶上是激素退烧。我个人不喜欢这种方式,去找医生。医生说“好多家长来到医院都嫌退烧慢,用这个退的快,你不愿意用就不用。”听得我五味杂陈。一,现在是高速发展的时代,什么都追求“快”快真的好吗?快真的解决问题吗?不考虑带来的后续问题吗?有些事越快越好,有些还是得按照固有的规律慢慢来,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发展轨迹,像孩子成长,急不得,我们得慢下来,跟随孩子成长的步伐,享受孩子成长的过程。二,“医患关系”“师生关系”在原来都是恩人关系。现在社会文明了,人类进步了,感恩和信任却少了,“医患关系”“师生关系”变成超级敏感问题,让医生和老师很多时候得先想到对方需求,遇事得自保,专业和最优方案都不如个人“需要”,这难道是“快”的副作用?
连续的睡眠不足,让我脑子不好用,我得补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