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吃饭的时候就接到了孩子的电话,告诉我们:“放假了”,我跟他爸爸带的是高三艺考生,周末休息,所以清明就没有放假,留在学校继续上班。打开视频,儿子闺女争着抢着汇报自己在学校的情况,“妈妈,你看我画的鸡蛋图,还有大大的小兔子,还有……”,话还没有说完,儿子就说“妈妈,除了生物作业,其他作业都完成了,可不可以……”我也知道他想表达什么,我说:“这边很吵,你们在家都乖乖的,作业完成了再讲条件”,接着就挂掉了电话,陈老师笑着说:“肯定又想玩手机了,让你问我手机放到哪里了”,这还用问吗,让他完成作业再跟你打电话吧,今晚上我还有好多材料要读,准备明天的讲课。这叽叽喳喳的声音,又让我好想回到他们的身边,不能因为不在家就不管不顾啊,当我觉得付出没有得到充分回报的时候,我是不是应该这样想:如果我不做,孩子的潜能便不会进一步被发掘,也许下一次就会有惊喜,然后持之以恒,静待花开。我还是不放心的给妈妈打电话,告诉了一些注意事项,明天只能拜托妈妈照看这两个活宝了。
刚放下电话,儿子的视频又发过来,这应该就是作业完成了,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的手机呢”,“问你的爸爸,他知道。”就这样给他父子俩提供单独的沟通机会,结局如何只能明天中午吃饭时见面再说啦。孩子呀最终的道路由自己掌握,可以指引,但是不能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