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深深地刻在我们每个中华儿女心中的情感印记,对祖先的缅怀和逝去亲人的追思,是我们生命寻根和感恩的重要时刻。
今日清明孩子放假,我们带着孩子一起扫墓、踏青、郊游,跟孩子分享故事、感恩祖辈、认识生命,不仅能联结亲子感情,还可以链接家族情感,融入亲情共同体。因此,清明节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契机,让家庭成员彼此更加珍惜,懂得感恩,传承美好,珍惜当下,在家庭生命共同体中,拓展自己生命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小孩子是最喜欢听故事的,在清明节,我们跟孩子回忆逝去亲人的故事,是一件非常亲切自然的事情。我们可以翻开相册,指着珍藏的照片,跟孩子介绍自己印象中祖辈们的样子,讲讲家族成员生前的感人故事,以及对他们的美好回忆。有时可能我们也不是很清楚完整的家族图谱,那就要向自己的父母打听,孩子也参与进来,听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家族里的更年长者们讲讲曾经的故事。这样的画面是温馨的,年长者也需要晚辈们的倾听,来帮助自己回忆过往,很多时候人越多,大家聊得越开心。如果孩子们不停地追问,长辈们当然就更有兴趣了,就会有说不完的故事。故事有可能平淡朴素,但都是真实、感人的,都是难忘、珍贵的回忆。故事让已逝家族成员的生命不断延续。清明节就是这样的难得的机会和场合,家人们一起聆听家族的故事、生命的故事,孩子在故事中成长,也在成长中编织着属于自己的、有意义的故事。
清明节也是感恩节。不管家庭条件如何,我们总是不能忘记祖辈们为家族的延续所作出的贡献,所付出的点点滴滴。没有祖辈们的辛勤劳作和付出,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生活。我们在给孩子提到离世的亲人时,一定要告诉孩子们,他们曾经做出的巨大付出、牺牲以及他们身上的美好品格。尤其是在当年的那些艰苦岁月中,他们是如何含辛茹苦地养儿育女,延续了家族的血脉。今天我们要懂得感恩,首先就是不能忘记祖辈们人生经历,要让孩子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并不是理所应当的,都是家庭成员一代一代奋斗积累下来的,他们的付出是不能忘却的。
同时我们还应教育孩子,祭扫和感念,除了我们的亲人,还不应该忘记我们的先烈。翻开历史记忆的书签,那些曾经在风雨如磐的日子里为了理想、信念,为了民族和国家的美好明天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们,如一座座丰碑永远展现在我们面前。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同样应该感念他们,追思他们的动人故事,感受他们的伟大人格,品味他们的忠贞信仰,树立自己的理想信念。
当然,更好的教育还是示范。在清明节,除了祭祖和思亲,我们成年人也不能忘记在世的长者、长辈们,给他们带点礼物,陪他们聊天喝茶,带他们踏青春游,为他们拍照留念等,这些都是潜移默化的教育,远比给孩子讲大道理更加有效。
今天我们怎么对待上一辈,孩子未来也会怎样对待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