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分享——孩子的情绪,需要适当的娇养
智慧的父母,懂得适当“娇养”孩子的情绪
当孩子发脾气、闹情绪时,父母的直接拒绝和压制,会适得其反。
孩子的情绪就像他稚嫩的身体一样不够成熟。如果父母长期以成人的感受来打压、拒绝,他的情感会变得麻木迟钝,难以学会自我管控。
对待孩子的情绪,父母不能动粗,反要适当“娇养”。
一般来说,情绪被“娇养”的孩子更优秀
1.孩子情绪体验越全面,认知、心态更成熟
儿童发展心理学认为,孩子对情绪的体验越丰富全面,心态就发展得越成熟。孩子不仅要体验正面情绪,也需要体验负面情绪。
很多父母认为正面情绪对孩子有益,负面则不然。事实上负面情绪也能带来正向激励。
比如,愤怒,可以调动身体的能量,准备改变一种不愿意接受的状态;胆小,隐藏着谨慎的品质,等等。
孩子也容易快乐,一见到新奇好玩的事,就会兴奋得停不下来,不停的跳闹,有的父母也会制止。
“哎呀,别笑了,等下又得出一身汗....”
“不要闹了,你能不能安静点....”
“别太兴奋了,等下肚子又呛了冷气...”
事实上,父母多虑了,孩子体验快乐的情绪,远比父母所担心的更有益。
孩子体验不同的情绪,能帮助他日后总结规律、提炼经验。
今后遇到类似情况,孩子就能做出理智的分析和恰当的反应。
杜江在采访中曾说到对孩子的教育,他表示有的孩子太过于“懂事”,失去了孩子应有的放肆和任性,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这样。
杜江夫妇给嗯哼有自由表达情绪的空间。
嗯哼见到好朋友,会兴奋跳闹,他也会发脾气、委屈。妈妈霍思燕从不会认为孩子的情绪是错误,嗯哼高兴的时候,会陪他一起高兴。
就算发脾气,也总是耐心询问他的感受,找到情绪真正的原因,然后再加以解释和安慰。
难怪嗯哼小小年纪,就懂得照顾别人的情绪,被公认情商高。
2.孩子的情绪决定行为
孩子是以情感主导行为,他情绪感受越好,才能有好的行为。反之,就不能做出好行为。
很多父母致力改变孩子不好的行为,但忽略了行为的根源是情绪。只有解决孩子情绪问题,才能改变孩子的行为。
今天是我和先生一周中最忙的一天,儿子午饭,午休要在校,只有到了晚上九点,才可以彼此分享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