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清明节,孩子们也放假了。就和孩子们讲一讲我们小时候是如何过清明节的吧。
小时候,爷爷奶奶都还健在,对清明节祭奠缅怀这个习俗没什么感觉。记得清明前几天就会和小伙伴们去折一些柳枝和松枝,清明节当天插在大门两侧,老人们还会让小女孩在头上也插一点,具体什么寓意也不懂。长大后才得知传说是为纪念介子推,据说他和母亲在山林中被烧死时一人抱着一棵柳树,一人抱着一棵松树。因此就有了插柳枝松枝的习俗。
大人们早早就准备好了洋红洋绿,染一些红红绿绿的鸡蛋,我们小孩都会拿几个装在鸡蛋兜里,提着和小伙伴炫耀,看谁的好看。然后就开始杠鸡蛋,谁的鸡蛋最后破裂谁就赢了。
记忆最深的还是清明节那天,奶奶和我糊的小燕,就是用泥捏一只小燕子,再在尾巴上插上自己做的红的路的风车。一阵风吹来,风车唰唰的转起来。风起时,那挂在晾衣绳上的一串串的小燕子,至今记忆犹新。只是爷爷已走多年,还好奶奶在健在。
如今每年清明节,爸爸都会去祭拜爷爷,奶奶也已年迈,也不会再糊小燕子,而我也已长大。时光匆匆,童年的记忆依旧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