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清明节
单县洋洋妈妈

图像

2023年4月5日     星期三     多云    亲子日记第1269篇

     今天是4月5日,又是一年清明。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最早是帝王将相的“祭祀”之礼,后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普通百姓才开始效仿。清明节的传统习俗有:祭祖、踏青、插柳,放风筝,射柳、蚕花会、扫墓。其中踏青、扫墓、祭祖最为常见。每年清明节,人们都会自发性的为清明节准备相关的一些东西。比如纸钱、香烛、水果点心等进行祭奠,用来向逝者表示自己的思念。同时也会在闲暇时间结交三五好友去郊外踏青,享受春天的气息。踏青、扫墓这两大主题一直传承至今。

      杜牧笔下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就是对清明时节天气情况的最好写照。

       今天清明节孩子们正常上学,我也正常上班,就害怕清明节不能回家,所以我们提前给婆婆送去了纸钱。

      在清明节这一天,大家回在门上放上柳枝,拿着装饭菜的盒子,背着一袋纸钱。到了墓地,将周围的杂草除掉,在坟头上放上坟头纸,在碑前添祭品。古人把祭祀祖先当作头等大事,庄严以对。哲学家冯友兰说过:行祭礼并不是因为鬼神真正存在,只是祭祖先的人出于孝敬祖先的感情。

      家庭是中国人最为重要的社会关系。为祖先修葺居住环境,是重温血缘关系中的温情,以尽思时之敬。在墓前行鞠躬或跪拜之礼,是把先人的恩泽谨记于心,懂得知恩感恩。这是追忆先人的意义——不忘感情,让哀思得以寄托。

      中国人为什么如此重视祭祀祖先?因为人这一辈子,只有站在碑前,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将向何处。逝者归根,生者寻根。百代过客,人生逆旅,我们沿着先人的足迹追溯,才知家风如何传承,家族如何辗转变迁。枝再繁,叶再茂,扎向大地的根只有一处。不忘根本,知道了来处,未来的路便有了参照。

     一年一清明,一年一追思。扫墓祭祖,在告慰先人的仪式上,让我们的内心平静下来,灵魂便有了归宿。

     今年的清明因为天气和假期的原因,没有带孩子回家扫墓,也没有带她去烈士陵园。要从小让她知道我们有现在美好的生活,都是因为那些先人和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要一代代传承下去!

~~单县开发区实验小学洋洋妈妈~~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982576
推荐日记
《清明假期收获多》
《2023.04.05星期三 天气小雨转阴(85)(清明节)》
《亲子日记打卡第15天》
《清明》
《亲子日记第10天》
《节日》
《亲子日记12》
《2023年4月5日 星期三 阴 清明节回老家》
《2023.4.5清明节》
《亲子日记》
《信任孩子》
《2023年4月3日星期一亲子日记第363天》
《亲子日记19》
《1⃣️5⃣️忆童年》
《随笔》
《回老家》
《清明》
《随笔》
《好好学习》
《2023年4月5日,第20篇》
《2023年4月5日星期三》
《亲子日记》
《亲子日记第七天》
《清明》
《清明小假》
《清明节假日》
《菏泽一日游》
《亲子日记460篇》
《″十家链心"会加油304来婉莹妈妈(431)》
《清心405》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