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清明节,一早上闺女就给我们表演了一个手势舞: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顺着孩子的手势舞,我问:你知道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吗?孩子说:不知道。我说那我给你讲讲吧。普及知识开始啦。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最早是帝王将相的“祭祀”之礼,后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普通百姓才开始效仿。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清明和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和清明就合而为一了。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有:祭祖、踏青、插柳,放风筝,射柳、蚕花会、扫墓。其中踏青、扫墓、祭祖最为常见。每年清明节,人们都会自发性的为清明节准备相关的一些东西。比如纸钱、香烛、水果点心等进行祭奠,用来向逝者表示自己的思念。同时也会在闲暇时间结交三五好友去郊外踏青,享受春天的气息。踏青、扫墓这两大主题一直传承至今。它除了是个 “节日”,还是一个“节气”。正如杜牧笔下的《清明》所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该句诗就是对清明时节天气情况的最好写照。
孩子似懂非懂的看着我,说妈妈我就知道了清明节又叫踏青节。走,我们现在出发吧,踏青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