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4-5 星期三 阴(1935)
家庭教育是立命之学。有的人之所以不幸,是因为他选择了不幸;有的人之所以幸运,是因为他选择了幸运。想成为幸运的人,就要多做善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心中有善即为善,改过即为行善。心即理,心中有什么,眼中就有什么。当我们心怀美好,看一切就都是美好的。
人生下来的本性是无善无恶的,既能造善也能造恶,都具有侧隐之心、善恶之心、是非之心、恭敬之心。但经过后天的环境影响,性格就发生了改变。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要想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给予她更沃的土壤和适的温度,湿度再加以修剪、除草、施肥、浇水。教育可以矫正,教育的秘诀在于启发。孩子们是心的思维模式:离苦得乐、趋利避害、乐在其中、苦不堪言;而成人的是理性思维。
教育无他,唯有爱与示范。身教重于言传,我们嘴说千遍不如做一遍给孩子看。要想孩子优秀,父母必须先优秀;要想孩子成为善良的人,父母首先要多行善为。孩子们就会像模像样、有模有样,最后一模一样。我们要从小在孩子的心中种下善的种子。当孩子做了一件善事时,我们一定要及时地给予鼓励、表扬,让孩子体验行善的快乐,他下次就会继续行善;当孩子做了一件恶事时,我们一定要给予适当的惩罚,让孩子体验到行恶的痛苦,他下次就不会再做恶事。父母心对苦乐、善恶的认知模式,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我们一定要让孩子知善美恶丑,明辨是非,懂得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要给孩子做正向的示范,说正能量的话,关注孩子”第一次反应”,做出正确的引导,让孩子成为乐善好施的人,他就会走上好运,无疾而终。
我们要教会孩子乐学,因为苦会让孩子害怕。教育不是赋予而是发现,我们要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发掘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孩子的强项上下功夫,强项可似带动弱项。
割腕的孩子,一方面是释放压力,一方面想得到父母的关注。所以,我们要改变观念和环境,多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我们要呵护孩子的本性,改变孩子的习性,才不会使他们受伤。做事情处罚事而不是人。这样孩子才会有感恩之心,有内疚感,他才会有动力改变。用冷暴力、侮辱性语言和不公平管教会伤害到孩子。所以,家长和老师要做到:深明因果,为孩子立命;观察孩子的心,理解孩子,把孩子养正。远离:积欲成恶、泯灭良知、随性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