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节,天气也是阴沉沉。
路上行人欲断魂,寄托哀思它相陪。
不管是逝去亲人,还是英雄烈士墓。
都有亲朋好友来,愿逝者息生者好。
我和孩子放天假,爸爸继续上他班。
天气不好待在家,上午卫生打扫下。
姐弟一起玩起来,涂色游戏有意思。
中午开始写作业,认真完成才可以。
作业基本都完成,最后只剩下画画。
电动车店里走走,换辆新车更安全。
顺带外面吃点饭,诊所去拿她水杯。
回家继续去画画,我和姥姥打电话。
聊聊家常说说话,父母健康心欢畅。
画完画来去阅读,打卡完成真快活。
清明诗配画不错,虽说也辅导一会。
我因生气不辅导,爸说让她自己来。
我则陪弟读绘本,读了一二三四本。
自己画完给我看,还是挺不错的哈。
完成所有作业了,天天跳绳玩起来。
虽说下午已玩过,活动活动真开心。
最后洗刷去睡觉,睡前故事读起来。
秃秃大王继续讲,讲完这本明天换。
弟弟特别喜欢它,幽默风趣的语言。
讲述一个小故事,善恶之间来较量。
结果我们不用想,善良最终会胜利。
做人要善良一点,幸福自会到身边。
💦💦💦💦💦💦💦💦💦💦💦💦💦
最后科普一下清明的由来,这是网上看到的。
关于清明节的历史,你了解多少?一起来看看吧!
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
那时候还是晋国公子的重耳因躲避祸乱流亡他国,大臣介子推不离不弃,始终追随左右。
后来,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明君晋文公。但介子推生性淡泊名利,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
为了逼介子推出山相见,晋文公下令放火烧山,没想到介子推誓死也不下山,最终被烧死在山中。
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厚葬,并将放火烧山的那天定为寒食节,规定民间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纪念介子推的忠诚。
而我国清明扫墓的传统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在《孟子·齐人篇》中,提到有一个齐国人经常到东郭坟墓间乞食扫墓的祭品,被其他人耻笑。
由此可见,在战国时期,扫墓习俗的盛行。
到了秦汉时期,祭扫坟墓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汉书·严延年传》中这样记载,御史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那天,“还归东海扫墓地”。
唐玄宗更是将寒食节扫墓定为当时“五礼”之一。
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老百姓把扫墓延长到清明节。
朝廷也正式规定,寒食节和清明节一起放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句,就是描写当时清明的场景。
清明节是什么时候取代寒食节的呢?
那是在宋元时期,清明节将祭祖扫墓、寒食节风俗与上巳节踏青等活动相融汇,人们在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亲人。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我国传统节日的清明节,还增加了踏青、放风筝等野外健身活动。
在明媚的春光里,人们在祭拜祖先之余,驰行于青绿山野。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清明节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12月,国务院正式把清明节定为法定节假日。
从2008年起清明节开始放假,成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