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父母改口,孩子就能改命第403篇
王璠王璟妈妈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父母更爱自己的孩子,我们为人父母,从得知孩子孕育在子宫里的那一刻开始,便踏上了开启生命下一个旅程的专列。我们竭尽所能将一切奉献给那天真无邪的小生命。从孩子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作为父母没有一天不在操心操劳,却那么无怨无悔,不求回报。我们无一不期待命运之神的眷顾,祈祷他们顺风顺水,福气满满,殊不知其实作为父母的我们才是最能给孩子造就幸福人生的魔法棒!图像

养育过孩子就知道这不是件轻松的事,除了照顾他们的吃喝拉撒,饥渴冷暖,还要照顾他们的身心健康,情绪和需求。成为父母很简单,没有人需要学习便可以成为父母,延续上一代教养模式也自然而然,“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从前我们不听话的时候,父母采用打骂吼叫的方式教育我们,似乎管用,似乎也没有那么有用。有个父亲对他的妻子说,之所以孩子不听话全是你在护着,他不听话打到他怕为止,他就乖了,你现在不把他打疼,等到青春期就后悔莫及了!这样的语句我们太熟悉了,也许正发生在你我身上。但是这样的方式真的能解决孩子的问题么?今天的教育学心理学研究已经发现持续的吼叫,或是讽刺忽视会带给孩子永久的心理伤害,尤其是带给大脑不可逆转的伤害。

为什么辱骂会伤害大脑发育?因为言语暴力会让孩子的大脑进入一种战或逃的状态,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焦虑,无法进行理性的运转。家长打骂孩子往往是希望孩子从自己犯过错误中得到教训,但事实上除了让孩子感到恐惧和试图逃避之外,并不能够从自己犯过的错误中吸取到教训,也没有办法学习到成熟的处理问题的方式。

逆反心强的孩子或者具有攻击性的孩子的前额叶,要么发育不完全,要么发育得比其他的孩子缓慢,这就意味着当孩子调皮捣蛋或者乱发脾气的时候,其实是在发出一个信号:我需要帮助!这样的孩子需要的不是一顿打骂,而是需要得到大人的明确指导,告诉他怎么经过持续的锻炼,才能够掌握自我控制能力。而大人的吼叫和打骂只会加剧孩子的自我管理的阻碍。

当你以为自己正在管教自己的孩子,如同修剪工人一样修剪多支、劣支的时候,实际上正是修改孩子命运的时候,我们看到孩子的不良行为,通过责骂、怒吼、讽刺、否定、说教、随意出口的评价等语言模式,给孩子们的带来情感上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负面的语言模式会慢慢形成亲子之间的沟通模式,潜移默化影响孩子自尊和自信的建立,健康人格的培养。当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战你所剩无几的耐心时候,我们的情绪就如同洪水决堤般的倾泻而出,愤怒的情绪,加上孩子的反应,让你口不择言,只为一吐心中不快。委屈和不甘,当你失控的时候会将一切恶毒的语言攻击那个弱小无法反抗的孩子,而孩子则只能默默承受,自己消化,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实际上,你也知道语言暴力的危害,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对待外人,如果不是遇到极端情况,大人也不会随意说出伤害别人的语言,然后,对待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们却经常选择简单粗暴的语言伤害他们,想想的确很可悲!那么,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怎么解决呢?

第一步,卸下你对孩子带的“有色眼镜”。当我们使用不恰当的负面语言指责、抱怨、贴标签、说教、批评、比较、讥讽孩子时,不管你承不承认,已经带上道德评判在里面,让我们陷入充满评判对与错的漩涡中。例如、孩子不小心打翻了牛奶,你看到牛奶洒了一地,顿时冒火:“你怎么老是这样不小心?”“这种事还要我教你多少遍?”“你就不能认真一点么?”你看,这些言语背后正是对孩子的道德评判,这时我们关注的往往只有好与坏、正常与不正常、负责与不负责,聪明还是愚蠢等。实际上,你担心的是孩子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担心他的未来,但是我们恰恰不会表达我们的真实感受!

第二步,体会当下的感受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想要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需要做到两点。一是区分“想法”和“感受”。我们在使用语言的时候习惯混淆“想法”和“感受”。在使用“觉得/感到/感觉”这类词的时候 ,并没有在表达感受。例如。在“我觉得你应该更加懂事”,是不是把“我觉得”换成“我认为”也许更恰当!而“感受”是则当下的情绪感受,例如,“我感到很失望/开心/愤怒/悲伤/绝望……”有些表述也会误认为是表达感受,例如“我感觉到被误解”,实际上是表达你的想法,背后的感受实际上是别人比了解自己,自己很难过、焦虑、不快等感受。二是当我们能够区分好“想法”与“感受”之后,那就试着用恰当的语言真实表达。“哇,牛奶洒出来了,你肯定很着急吧!我看到你把牛奶洒出来,我也很着急,我们想想用什么办法下一次不再让它们洒出来,好么?”

第三步,真实表达我们的需要,对自己的感受负责。当我看到孩子犯错的那一刻,生气这样的情绪爆发是无意识的,冷静一想也知道不对,可是就是控制不住。这里面有一个点要区别,是孩子的行为引起你的情绪,还是你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生气?孩子的言行举止固然会刺激你的情绪产生,但是面对刺激你有选择回应的权利。如果选择指责孩子、指责自己都会让自己陷入情绪之中,但是,如果能选择关注自身的需要和感受,关注对方的需要和感受,结果就大相径庭。例如,“你没有完成作业,这样我感觉很生气!”这样的表达就是把生气归咎于对方的行为。而“你没有完成作业,这样我感觉很生气,因为我希望你能养成对自己负责任的好习惯!”这样的表达就是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当使用指责、批评、评判孩子的言行时,实际上是用负面的疏离的语言在表达需求,我们将情绪的开关交到孩子的手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当我们选择表达需要时我才能做情绪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第四步,真诚地表达真实的请求。当我们不带“有色眼镜”去观察,用心感受当下的内心,勇于对自己的感受负责任,那么只需要,充满爱、和平的有效沟通就会形成。真诚地表达真实的请求就是用恰当的、正面的语言,平和坚定的语气,有意识地清晰地表达出来,同时请孩子再重复一遍,看看是否对我们的表达有误解。最后诚实地询问孩子的感受和想法是什么,是否愿意行动?这样经过多次的沟通一定可以达成共识。

最后,你也许会说,我才没有这么多耐心来跟孩子浪费时间沟通呢,因为他们总是会犯错,怎么沟通也没有用,难道就没有什么快速的方法解决问题么?可是养育孩子恰恰是人生中最值得多花时间慢慢培育的过程,因为孩子长大的机会就这么一次,也许现在你觉得他们调皮捣蛋,可是正是这些调皮捣蛋才堆砌了我们共同陪伴的短暂的亲子时光啊!因为他们一转眼就已经长大!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985266
推荐日记
《父母改口,孩子就能改命第403篇》
《亲子日记》
《第十一篇亲子日记》
《第24天》
《这就是进步。亲子日记第十四天》
《亲子日记第30篇》
《又接到老师电话》
《回味童年😋😋😋》
《22 》
《亲子日记第40篇》
《孩子表达关心的方式》
《4.6 亲子日记给我的感悟》
《2023年4月6日 星期四 天气小雨》
《 子轩的好奇心》
《亲子日记第113篇》
《口述日记》
《敬爱的老师》
《随笔》
《儿子成绩下降了【68篇】》
《2023.4.6星期四 多云 第38天》
《2023年4月6日星期四 晴》
《育儿片段之朗诵》
《考试》
《我家的小猫咪》
《4.6第十六篇》
《亲子日记—下雨》
《王莹日记》
《22年 4月6号周四》
《成长日记 第67篇 2023.4.6 《合唱比赛》》
《清明时节雨纷纷(第517篇)》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