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阅读的内容是帕尔默的《教学勇气》第四章第二小节“现实是群体共享的”。
在这一小节开篇,作者提出了三种不适用于教学的共同体模式:共同体的治疗模式、公民模式、市场模式。作者一心力求实现的教学理念是:教学是开创一个实践求真共同体的空间。求真共同体的典型特征就是体现这一主张:现实是共同体中相互联系的网络,我们只有处于共同体中才能认识现实。
共同体在社会中会比较复杂,但在学校里简单多了,我们处于共同体中,要知道学生成长发展需要什么,我们老师要认识到学生全面发展是现实的需要,所以教师要不断丰富自我,不断强大,融入共同体中。
共同体首先要求得有共同发展意识,为共同的发展目标献力献策,献智慧,这是教师发展的共同体,其次作为班主任,作为科任教师也要培养学生的共同体意识,尤其是现在新课堂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共同体是我们培养的,可以作为一项课题重点进行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共同体意识。
在教育过程中,有时我们会忽略共同体之间的联系,有时我们会因调皮学生的出现而未能洞察到教学过程中的事情是否正确,从而导致我们的教学过程并不优质。这样的问题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去实践,在现实中去联系关系网,开拓一个真正的共同体空间。
“教育共同体”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教师在共同体中,彼此分享教育教学经验和各自所学的内容,并在专业对话和合作实践中通过思想碰撞和观点交流,为教师个体的自主发展提供丰富的发展资源。教师既可以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秀教育教学经验,了解他们学习的新知识、新观念,也可以从与其他教师的对话分享中,了解到对问题的不同观察角度和观点,从而在反思中建构新知识。另外,在教师共同体中存在着鼓励与支持教师学习的文化氛围,并通过提供各种支持性条件和学习资源来支持教师学习。教师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可以相互影响、相互鼓励,从而坦然面对困难,积极解决问题,实现不断发展。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如何更深入理解真正的共同体观念、更好地践行真正的共同体模式,是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