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认为,幼儿期是儿童想象力最发达的时期,儿童最初的想象,只是对现实记忆的简单迁移,是以一物代替另一物,依靠事物的相做性进行想象。家庭生活的内容是幼儿想象的重要成分,家庭是影响和培养孩子想象力的重要因素,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发展孩子的想象力。
(1)尊重孩子的异想天开,不嘲笑,不讽刺,不否定。(2)让孩子多接触触大自然,看看花草树木和小动物。
(3)鼓励孩子大胆地想象,并加以工确地引导。
(4)父母利用读故事的机会,把孩子带入想象的状态。
(5)为孩子提供可操作性的材料,让他们创造新玩法。
幼儿想象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想象与现实相混淆,或者想象脱离现实。具体表现在:幼儿夸大事物的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或者想象脱离现实,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已得到,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成已经发生来描述,在参加游戏或欣赏文学艺术作品时往往身临其境,与角色产生同样的情绪反应。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一至二岁开始出现想象萌芽,幼儿期是儿童想象最发达的时期,幼儿最初的想象可以说是对现实记忆的简单迁移,只是以一物代替另一物依靠事物的相似性进行想象。在皮亚杰的实验中幼儿的想象都是来自于现实记忆中的情境,是对记忆内容的再现,这是幼儿最初的想象形式。由于幼儿的认识水平不高,记忆有时不够准确,常将想象与记忆相混淆,甚至渴望的事情经反复想象在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变成似乎是记忆中的事情了。
有时候,幼儿会由于受到情绪或认知的影响,沉溺于脱离现实的幻想,并迷恋于想象的过程。这些都会导致幼儿将想象与现实相混淆。随着幼儿的成长,其想象力也会逐渐发展。一般来说,2-3岁是幼儿想象发展的最初阶段,这一﹣时期幼儿的想象过程完全没有目的,与记忆的界限不明显,想象内容简单贫乏,常依靠感知动作和成人的语言提示进行想象;3-4岁时主要是自由联想性质的无意想象,想象活动没有目的、没有前后一致的主题,内容零碎贫乏,数量少而单调;
4-5岁时幼儿的无意想象中出现了有意成分,想象仍以无意性为主,出现目的性、计划性简单的有意成分,想象内容较以前丰富但仍然零碎;5-6岁时幼儿出现有意的创造想象,这些想象主题相当明确,内客更加丰富、有情节,新颖程度提高,开始符合客观逻辑。总之,学前阶段是儿童产生想象并迅速发展的阶段,在每一个年龄阶段想象都会不断发展,但没有明确的年龄界限,同一儿童身上会有不同发展水平的想象和交叉现象,不同儿童之间有更明显的个体差异。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我们需要了解的是想象力是幼儿智力的构成要表之一是创造性思维发展。
利用美术课的好机会。
音乐和舞蹈不仅可以用来听和学。
创设问题情境,开展虚拟设想的活动训练,引导幼儿进行想象。
给幼儿自由想象的空间,不要定格幼儿的思维。
我们要认识幼儿想象发展的特点,不限制幼儿的想象。
游戏是幼儿发挥想象力的最好途径。提供丰富的儿童文学作品。
当然家庭生活内容是幼儿想象中的重要成分,家庭环境是否宽松和谐是影响幼儿想象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家长要做到:
尊重孩子的"异想天开",不嘲笑、不讽刺、不否定。
多接触新事物。
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充分利用讲故事的机会。
玩新玩具不如创造新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