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在年小的睿超心里,总有想回陕西老家看看的想法。然因疫情影响及他年小亦未能如愿。
在亲情面前,疫情似乎亦显苍白无力,更多的应被看作是一种冠冕堂皇的说辞了。
十年前,父母在世时,二孩政策尚未放开,待睿超出生时,父母亲已离去,又因我五兄弟姐妹中老小,睿超亦是顶着风险,四十来岁上养的孩子,自是家庭中唯独没有见过爷爷奶奶的孙子了。
自父母走后,常回家看看已放缓了脚步,变幻成对父母举步维艰的沉重怀念。
正如老妈在在世时所说:“无论我和你爸爸活多大岁数,与你哥哥姐姐们相较。你都是与我们相处时间最短的孩子。”这是老妈生前的喟叹,也是我这个老小的现实。
记得在父母奔70岁之前,我就加速了常回家看看的脚步,以每年一两次的方式回老家探亲。因服役及相距3000多里路途。想多回亦有政策上地设限,这方面父母也能理解。总比刚在驻地成家时,每两三年休假一次要好些了。
这样快快乐乐的奔跑了七八年的光景。直到父母因疾患而相续离世。这一晃又近十个年头了。虽说这期间也曾回去祭奠过父母亲,亦因来去匆匆,一直没能带睿超回去过。
近几年,睿超想回老家的愿望日甚,尤其是自上幼儿园后,认知的提升,想回老家亦日趋清晰明朗些了。
这多少是因上学后,小朋友都有祖辈爷爷奶奶的接送,而他没有,自会日渐清醒的寻根究底,一来二去,自上中班就已明白,自己已没有爷爷奶奶了,且是永远见不到了。
虽认可了没有爷爷奶奶的事实,但年小的他倒是心思满满,逢年过节亦会看着道旁祭祀的人们,提示我和他也在道边祭奠,以求心灵上的宽慰与怀念。他也不时提出。爷爷奶奶没有了,可以到爷爷奶奶安葬的地方去看看。亦要求回家见见他的伯伯、姑姑和一大帮哥哥姐姐们及哥哥姐姐们的孩子。
孩子的情感自是纯真细腻的,也是让我这个老父亲感同身受的。离开了父母,依然有我至亲的哥哥姐姐和侄子侄女,外甥们,还有孙辈们一大帮人。
随着疫霾散去,他想回老家的心愿,亦是我们四口之家的共同心声。相信随着后续假期的到来,这一愿望将很快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