颢苧对我说:“放学的时候被前面的同学打了一拳,很疼。”
“为什么打你啊?”
“因为他在前面走,我踩到他鞋子了,都没踩掉!他回过头来打我一拳。”
“哦,是这样啊,你踩到别人了,你咋办的?”我继续问
“我接着还了回去,也打了他一拳。”
我没做评论,因为这只是孩子的一面之词。我给他讲了曾经在幼儿园工作时经历的一件事:
有个孩子,几代单传,娇惯的厉害,全家人都宠着,脾气也大,对班里小朋友也是一言不合就动手。但是小朋友毕竟小,大家玩着玩着就玩到一起了。班里有一个小朋友却是十分在意,无论做什么游戏都不会和那个小朋友在一起,避免和他接触,有时即使老师把他们安排一起玩,他也会找到老师提出来。因此,班里只有他一个人没和那个娇惯的孩子发生过冲突 没挨过那孩子的打。
我问儿子这个小朋友的方法可取吗?并告诉他,在有些时候 拳头也能解决一点问题,我觉得那是最不可取的,也是比较愚蠢。
我建议儿子,对待经常和别人动手的同学,不妨学学幼儿园小朋友的做法。还有,发生冲突的前提就是一方感到利益受到损害了,比如他踩到别人的鞋,所以同学之间避免冲突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惹事。关于这个话题 还需要找机会继续和他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