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明明是写春天的诗,为何是“桂花”落?
我们经常用“丹桂飘香”来形容秋天来了,但是王维的这首《鸟鸣涧》显然是在写春天的景色。难道是王维写错了?
王维确实干过这样的事情。他曾经画过一幅画,名叫《袁安卧雪图》,画的是“袁安卧雪”的典故。袁安是河南人,而画的时令为冬天,但画中却有碧绿的芭蕉树。这显然是不合时宜的。王维这样做不是第一次,他的画经常性地出现许多错乱时空的东西,比如他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我国的桂花基本都是秋天开花,倒是有春桂和四季桂是春天开的。
但春桂又名山矾,和桂花并不是同属,而且其花型也较桂花更大,若王维看到的是此花,那意境上就达不到不易察觉的状态了。
而另一种在春天开花的桂花是“四季桂”,也称“月月桂”。这种桂花一年四季开花,形状和其他桂花类似,只是没有什么香味。这样的花,在春天里是微不足道的,甚至会很容易被忽略的。桂花的妙处是人见不到花,但会被花香包围,由此勾起人对花的无限想象。所以,四季桂显然也不符合意境。
同时,四季桂并非原产自中国,而是地中海的品种。在唐朝时候,有没有被引种到中国,并达到山野沟涧随处可见的程度就很难确认了。
综上,鉴于诗人的习惯,和全诗的意境表达,秋日的桂花是最符合意境的,这诗并非写实,而是作者就虚的表达。即便时空交错,但禅理精妙,这种不拘一格的表达状态,更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