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课间操时,有五个孩子为了逃避运动,借打扫卫生名义留在了教室。大课间结束时,我发现本该在柜子里的棉袄竟然出现在讲桌上,问了打扫卫生的几名同学,其中有一个说在地下捡起来的!我当时一懵,棉袄会自己掉在地上吗?教室里正好有监控,那就看下回放吧。一看吓一跳,两名男同学拿着洒水桶打闹,后来又跑到讲台上动电子屏,你推我挤,跳起来够屏幕,棉袄也是在他们推搡时碰下来的,本以为他们会接着给捡起来,结果踩过来踩过去,棉袄始终就在地下躺着!我当时就在想,孩子们是看不见还是故意的不捡!等他们在讲台上玩够了,有个同学站在棉袄旁喊到:“棉袄在地上。”喊了好几遍,还是最后排的一个女同学跑上来捡起来的!就今天这个问题,给孩子上了一节品德教育课!细微之处见品质,不管是谁的东西,碰掉了就得给人家捡起来。即使不是自己碰的,也要帮助别人捡起来!如果看到了不捡还踩来踩去,这种行为是可耻的!其实在学校每天都在品德教育,但是孩子根深蒂固的家庭教育也很难改变!就比如在学校见到老师主动问好,从入学就引导,但是礼貌问好的同学就是那几名!
德育教育归根结底是“学德”,而“学德”就需要我们从小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学生们带着先天的学习潜能和童年的生活经历相互作用所积累起来的经验来到学校。这些经验是学生学习新事物的前提,也是学习新事物的起点。教育可以丰富学生已有的经验,进而使之得到发育、成长,结出新的“果实”,也可以以这些经验为“土壤”,植入新的“种子”,使已有的经验和新的“种子”相互配合,进而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