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2023年4月12日第31篇
艺潇妈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以此篇此章为首,或是偶然,或有深意。

孔子极重教学,殆无疑义。《述而》篇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施教必先自学,故学比教更为首要。

此章分为3个段落,亦可谓求学的3种境界。

“学而时习”指的是初学,时习而所得益多、所知益广,自然内心欢喜。

“有朋自远方来”,指学问达到一定程度,有友人自“远方”来同游共学,自己不复独学,而可收砥砺、切磋之效,在求学之境界上可迈入更高地步,自然更为可乐。有朋自“远方”来,“远方”二字可证来得不易,则友人的勉励与印证,便更为珍贵。

“人不知而不愠”,指的是另一种学问与生命的境界。正如钱穆所言,“学而时习”乃孔子十五志于学时之自况,“有朋自远方来”是孔子三十而立后始以当之,而“人不知而不愠”则是孔子五十而知天命之后的感受。

“独学”时要“悦学”,有友人时要与之“乐学”,可见求学是生命中喜悦的事。这种喜悦,可以抵抗人生中许多的苦难折磨,可以达成自己的才性与德性之美。这两句正好说明儒家由个人而到群体的关怀方式,先是个人,后到群体,当我们发现了真理,不仅要“独善其身”,还要“兼善天下”,兼善天下是儒家的终极关怀。

但万一客观条件不允许,别人并不认可我的“善”,那我又该如何?最后一句话,便是说明这个问题的。假如我用整个生命证明这个善是有价值的,这个善便值得我坚持,即使别人不认同、不愿与我同行,我也要独行其道。但即便在此时,我也不会有一点怫郁、生气的样子表现出来。

这一方面说明孔子对学问中真理的坚持,也说明在做学问的路途上,也跟在生命的路途上一样,是会遭逢许多孤独的考验的。读者于此,应充分体会。(摘自《论语讲析》)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999104
推荐日记
《亲子日记第二十八篇》
《今天风平浪静(54)》
《充实的一天》
《表扬比批评更有效》
《4月12日星期三 天气晴 我 孩子》
《2023.04.12 (闰二月二十二) 周三 晴》
《4月12日》
《亲子时光》
《亲子日记第590天 2023.4.12号 周三 多云转晴》
《静待花开》
《父母规。武校长讲的,分享过来。》
《亲子日记》
《忙碌的晚上(056)》
《2023年4月12日 红枣姜汤》
《寓言故事(30)》
《亲子日记》
《亲子日记12》
《闺女的第十六篇日记》
《亲子日记(29)》
《亲子日记第31天》
《亲子日记第5篇》
《制作椰蓉小方》
《跟伙伴一起玩耍 第64篇》
《亲子日记400篇》
《妍辰的故事 亨利爷爷讲故事》
《第27篇》
《亲子日记《45》》
《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376)55387定律 2023.4.12日 星期三 天气晴》
《儿子的第十八篇日记》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