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掉粗心坏习惯?
粗心根本原因还是能力的不足
“粗心”是什么?当学生在作业和考试中,“会而不对、会而不准、会而不全”,做错了、做偏了、做漏了、不规范等等,被扣分,老师和家长就会一言以蔽之,痛说,你怎么这么“粗心”。学生自己也捶胸顿足,我本来都怎么又“粗心”了。
“粗心”就这样,成了一个沉重的壳,每个孩子都背负着它,甩;也甩不掉。每个孩子又把它做挡箭牌,考不好的时候,自我安慰一下:“我又粗心了,不然就…”挡箭牌掩盖了真实的问题,沉重的壳也让孩子们背负不动。而“粗心”呢,实在也是替它的远亲近邻背负了若干的锅。
我们不要拿“粗心”做借口,掩盖了背后的真实原因。重复地提醒小心认真、仔细,别马虎、别大意、别粗心,对孩子来说没有任何用处,因为他并不知道怎么去做到小心认真仔细。
现在我们通过现象来分析原因,再给出解决方案,并推荐给家长日常训练的方法,今天我们换个角度看待粗心,更好的改善它。
而不粗心对于粗心,我们这样理解它:
粗心是结果,不是原因。不是因为“粗心”做错,而是有其他原因导致“粗心”。
认识想合:
2、“粗心”的本质,是态度、是能力、是习惯,甚至是人格特点。
3、“粗心”经过系统训练,可大幅度改善,很难趋于零。
孩子在作业和考试中的粗心,从现象分马虎、大意、疏忽、丢三落四。
(读题阶段·看错读错,读偏,读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