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3年4月27日星期四天气晴
孩子自信不足,在生活中通常有哪些表现?
不敢表现自己
很多小朋友都会不敢表现自己,尤其是在人比较多的公众场所,更是如同一只小鹌鹑一样,默默的守在一旁不敢说话。
比如不敢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不敢主动报名参加集体活动,这种行为都是源于内心的不自信,害怕自己做得不好受到嘲笑。
遇到困难会退缩
还有一些小朋友在生活中非常的开朗,但是一旦遇到困难就会退缩,轻易的选择放弃,时常把我不行,我做不到挂在嘴边,总是会看低自己。
这种行为同样是不自信的一种,他们对自己缺少明确的认知,内心非常的敏感自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不能够战胜困难,所以常常会表现出非常差劲的抗挫折能力,总是会向困难妥协。
容易陷入失败的负面情绪
孩子在成长中不会一帆风顺,必然会有着一些失败的状况,有些孩子在面对失败的时候能够重整旗鼓,勇敢的再次尝试。
而有些孩子却容易陷入到失败所带来的负面情绪中,变得自怨自哀,甚至会自暴自弃,这种表现也是源于内心的不自信,觉得自己失败是必然的现象,怀疑自己的能力。
内心的不自信将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多负面的作用,导致孩子无法正确的看待成长中的成功与失败,很可能会在心理上出现一些问题,变得越来越自卑,所以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的自卑表现,通过科学的方式正确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鼓励孩子多尝试
首先,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多的进行尝试,哪怕知道尝试的结果注定是失败,也要帮助孩子培养迎难而上的积极品格,鼓励孩子多尝试多行动,让孩子在不断的尝试中总结经验,这样才能够变得越来越优秀。
支持孩子检讨自我
当孩子面对失败的时候,家长应该支持孩子进行自我检讨,让孩子在检讨中找到失败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去进行改正。
当然,家长也需要注意,支持孩子自我检讨并不意味着去否定孩子的行为而是要引导孩子理性的去看待自己的缺点和失误。
给予孩子充分的肯定
当孩子勇敢的尝试之后,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肯定,无论尝试的结果是失败还是成功,家长都要去赞扬孩子这种勇于尝试的行为,并且找到孩子在尝试过程中的闪光点,给予孩子真诚的赞美。
让孩子在家长的赞美中更加清晰的看到自己的优点,提高自我认知,由此才能建立强大的自信心。
引导孩子独立思考
很多家长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喜欢把具体的做事方法安排给孩子,要求孩子按照家长的理念去完成。
这种方式其实并不适合孩子的独立成长,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进行思考,让孩子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才能做好,这样能够让孩子在思考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提高自信心。
正确的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能够让孩子在成长中获得更多的内心能量,让孩子在面对失败的时候拥有足够的勇气再次尝试,越挫越勇,直到取得人生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