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日 星期一 天气晴(亲子日记184篇)
娘门前的芍药,如怒放的生命,在风中摇曳。
小时候的我们一定不会想到: 家,这个我们一心想逃离的地方,不久之后就变成了最想念、最想停留的地方。
董宇辉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他回老家农村,妈妈让他带土豆走,他说“我在西安菜市场也能买到土豆”,妈妈说“这土豆不一样,不一样,你不懂,你不懂”。“土豆有什么不一样”?他说完以后,突然看到妈妈有一些欲言又止,接着他说到“妈对不起,就是不一样,这土豆是您种的,天底下有两种土豆,一种是您种的土豆,一种是其他的土豆,真正花了时间的土豆才是珍贵的”,最后看到他妈妈开心起来,以后每次回家都带上土豆。
董宇辉在最后说道, 在妈妈看来,自己儿子去了很多地方,见过很多人,她还是希望儿子是自己养大的,是靠自己诚实的劳动养大的, 希望自己很儿子之间有一些连接。
类似这样经历也一遍遍上演!
今天一早,娘来电话,问我忙不忙?孩子们都放假了吧?每当孩子们节假日,娘一准会来电话。又说我送的冰柜太浪费电了,想停掉不用了,冰柜里有排骨、肉、年糕、菠菜等等好多东西,本来还想着等秋天给我们多冻点玉米……,娘絮絮叨叨说了一堆,而我心里却是一阵酸楚,上次回家都不记得什么时候了,娘这是盼着我们回家呢。
娘虽然生的一副小身板,在我的记忆里,娘却总有着使不完得劲,所以也总有着干不完的活,小时候不喜欢父母,因为我是家里老大,烧火做饭,还要照顾弟妹,稍有不慎,还会被打,甚至因为家庭贫困不得已辍学,父母也没有一句暖心的话。工作后,工资基本上交,家里大小事情,也多有照顾,但却也总觉得委屈。总觉得父母欠自己一句暖心的话。
直到后来,我才明白,那个时代的父母都是拙于言表的。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在那个温饱问题都尚待解决的时期,天天劳作,伴随着鸡毛蒜皮的争吵,他们哪有精力谈爱?只是我们都没有感同身受!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弟弟打来电话,问五一要不要一起回家趟?万千思绪一下回到当下,我未加思索答应下来。
老公这时也来商量,要不要一起回老家?若是以往,本着好儿媳光环,就算是为了老公,也会心然同意。但这次,我想随心而行。为了老公不寂寞,儿子随行。就这样,十几年来,我们第一次愉快决定,各自奔赴。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好处就是,每次回娘家,娘都会大包小包的装的满满的。因为每次回家时间都不确定,家里有的东西娘都想法设法的给留起来。春天的荠菜、槐花焯水,按每顿饭能吃多少为计量,装袋放冰箱,苦菜、婆婆丁用小火煨黄装罐,秋天的鲜玉米、花生,煮熟后用保鲜袋包裹起来,冰箱封存。地瓜表面的土,也会用那双粗糙的手,一遍遍的磨搓,只因为子女省点水费……
这次也不例外,娘早早洗好了樱桃,炖好了排骨,还外点了一盆子粉皮鸡,在父母眼里,肉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犒劳。
爷娘一如既往,看着我们津津有味的吃着,却极少动筷子,有好吃的永远都是孩子,这就伟大的父母。我赶紧提醒,多着呢,快吃啊,父母才不紧不慢的吃起来。
吃饱喝足,我开始了翻箱倒柜,因为在那里总有惊喜和收获,小时候的书本、信件、照片,藏着我们抹不去的点滴的过往。
时光苍老了岁月,岁月沧桑了容颜, 我的父母亲,也曾经年轻,——1982年老照片。
大爱无言,至爱无声。都说,世间最好猜的,就是父母的心事,因为他们心里装的都是孩子!我们谈着照片回忆,娘则又忙碌起来: 玉米面、地瓜、花生、年糕、馒头……
回婆家,你必须是大人!回娘家,你还是那个肆意妄为的小孩,父母在,我永远是个孩子。
写于2023年5月2日 周二 凌晨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