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孩子去上学是为了成就感和友谊,而不是因为“爱学习”。
成就感和友谊才是孩子的主体价值。一旦他在上学的过程中得不到这种价值,他就会从其他途径获取这种价值。这种途径可能是家庭,可以是社会,更可能是其他工具——比如更简单,更随意,更没有风险的手机。
其实,孩子玩的根本就不是手机,而是成就感即主体价值。“砸手机”只会破坏他此时此刻的主体价值,所以大概率会引爆情绪。
感受:
读了詹大年校长的《孩子玩的不是手机,是孤独和无助》这篇文章,对孩子们痴迷手机的原因认识越来越清晰了。摘抄了以上文字,分享一下,希望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与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也希望更多的家长都来关注孩子的内心与感受,真正理解孩子,有效陪伴孩子,正确引领孩子,促进孩子健康发展。
不由想到我们身边的孩子,今天六年级就有一个男生从家里带手机到学校,上体育课时,抓住自由活动时间,拿出手机打游戏。得有多大的瘾才成了这样……都爱说这是疫情后遗症,是新冠惹得祸,可我还是认为这是孩子内心深处的空虚无助,价值感缺失所致。怎样激发孩子内心的积极力量,怎样让他获得自我价值感 ,找到自己的主体价值,很多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要加倍努力学习,提升自己,无论遇到多大困难,我都要坚定信念,努力践行,一点一点唤醒更多的家长,用正确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做好自己的家庭教育工作,让我们的孩子都能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