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的课程武校长从家庭教育的类型和家庭教育的态度两方面展开。家庭教育的类型分为专制型(老子说了算)、溺爱型(满足孩子所有要求)、放纵型(树大自然直)、民主型(和善而坚定)四种。认真回忆了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往实践中,我认为我应该是偏向于专制型的家长,但伴随着自己和孩子的成长,自己正在往民主型权威性家长改变。
关于家庭教育的态度,我们需要做到以下要求:
首先,严慈相济、爱而不娇!我们作为父母要学会分辨孩子的需求和欲求两种需要。针对孩子的需求,家长应该努力满足,这是家长对孩子慈爱的表现;而对于孩子的欲求,家长更应该严词拒绝,不能溺爱骄纵。因为父母的过度给予,只会培养出不懂感恩的孩子,他们会把父母的给予误认为理所当然,一旦孩子的欲望被限制,就会立马与父母反目成仇!父母对孩子的呵护过度,爱也将会变成错爱,对孩子来说,无微不至的爱只会让他们毫无意识去塑造自己的生存技能和立身之本。正如视频《翠鸟护鸟》一样,过度的呵护反而害了孩子丢了性命。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万不可只看眼前一时得利,而贻害孩子的一生。
其次,遵循规律、循序渐进。遵循孩子的生长发展规律,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提供像适应的教育,才最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过度的早教,过强的功利心只会害了孩子,让孩子遭罪罢了。
关于大器晚成的一些名人,姜子牙72岁时,垂钓渭水之滨磻溪(今陕西宝鸡境内),借钓鱼的机会求见姬昌 ,姬昌在出外狩猎之前,占卜一卦,卦辞说:"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姬昌于是出猎,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姜子牙,与姜子牙谈论后姬昌大喜,认为姜太公是个奇才,说:"自从我国先君太公就说:'定有圣人来周,周会因此兴旺。'说的就是您吧?我们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 因此称姜子牙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车而归,尊为太师 。此即为"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来源。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县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 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因释放刑徒而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事后不久,刘邦集合三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被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马 。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霸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鸿门宴后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 楚汉战争前期,屡屡败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击败项羽后,统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登基后一面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又裂土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另一面建章立制并采用休养生息之宽松政策治理天下,让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其徭役,重农抑商, 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不仅安抚了人民,也促成了汉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开放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 公元前195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同年崩,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 。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三闾大夫、左徒。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全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云梦,任掌梦一职。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并于三、四年后客死秦国。楚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离于沅、湘之间。相传他在得知郢都失陷的消息后,投汨罗江而死。又传,是在死后才实施水葬的。
北宋明道元年(1032年),苏洵母亲史氏病故,葬于眉山县修文乡安道里苏氏祖坟。苏洵第一次上欧阳内翰书说:“洵少年不学,生二十五岁始知读书,从士君子游。”时间实已太晚,何况一开头的时候,态度又不很认真,仗着聪明,看看与他同辈的人,都不见得比自己高明,以为读书没有什么难。但是到第一次应乡试举人,他却不幸落第。这次失败,使他痛自检讨,再搬出几百篇自己的旧作细读,不禁喟然叹道:“吾今之学,乃犹未之学也!”愤然将这批旧稿,一把火烧个干净,决心取出《论语》、《孟子》、韩愈文来从头再读,继续穷究诗书经传诸子百家之书,贯穿古今。每日端坐在书斋里,苦读不休者达六、七年,并发誓读书未成熟前,不写任何文章。此时,苏洵已二十七岁。所以欧阳修作墓志铭,张方平作墓表,史本传皆言:“年二十七,始发愤读书。”
1500年(大明弘治十三)吴承恩出生于淮安府山阳县一个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庭。他的父亲吴锐性格乐观旷达,奉行常乐哲学,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读书做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吴承恩自幼聪慧,喜读野言稗史、志怪小说,"尝爱唐人如牛奇章、段柯古辈所著传记,善模写物情,每欲作一书对之","髫龄,即以文鸣于淮",颇得官府、名流和乡绅的赏识。朱应登认为他"可尽读天下书",而"以家所藏图史分其半与之"。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才得以正式创作《西游记》。
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男,汉族,字季高, 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 ,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等人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左宗棠曾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二十岁乡试中举,虽此后在会试中屡试不第,但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由幕友而起,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兴办洋务运动、镇压捻军,又主持平定陕甘同治回民起事、收复新疆并推动新疆置省,其间他历任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中法战争时,自请赴福建督师,1885年(光绪十一年)9月5日(七月二十七日),左宗棠在福州病故,享年七十三岁。清廷追赠太傅,谥号"文襄",并入祀昭忠祠、贤良祠。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人。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
陈宏文,女,工学博士,副教授。1991年7月毕业于华侨大学生物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8年7月毕业于华侨大学化学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5年9月毕业于天津大学生物化工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6年4月至今被聘为硕士生导师。
王德顺,1936年出生于沈阳,人体艺术大师、电影演员。1960年,王德顺开始做话剧演员。1985年,王德顺开始研究形体哑剧。1987年,王德顺将中国的哑剧带上世界哑剧舞台;1993年,王德顺创造“活雕塑”。2003年,王德顺参演何平执导《天地英雄》。2008年,王德顺参演张新建执导《闯关东》,2012年,王德顺参演张扬执导《飞越老人院》。2014年,王德顺参演董阿成执导电影《判若云泥》,并入围萨兰托电影节。
以上的名人皆为大器晚成的代表,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可以提醒我们切莫拔苗助长!我们要遵循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循序渐进教育孩子!
第三,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应该做到关注孩子的特长,加以扬长避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优势的方面,发挥优势特长培养孩子自信,针对孩子的个性,加以因材施教,这才是教育该有的样子!
听完昨晚的课程,再观察自家的孩子,我认为我家孩子更偏向于粘液质,她的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低;外部表现少;情绪具有稳定性;反应速度慢且不灵活。而且粘液质的心理特点:稳重,考虑问题全面;安静,沉默,善于克制自己;善于忍耐。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定而不容易转移,外部动作少而缓慢。粘液质的人在面临压力时,不但不会主动应对,反而容易采取回避。压力越大,他们越容易通过各种消极形式来放松自己,比如玩游戏聊天等等。粘液质的人喜欢把事情拖到最后去做。
第四,统一思想,态度一致。父母双方注意教育孩子统一立场,不要各执所见,让孩子无所适从,对待家庭中多孩的态度要一视同仁,长幼无别,偏宠偏爱只会造成孩子之间互相的不信任不团结,并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需要谨慎把握自己的行为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