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2日第340篇
尊重孩子,方能赢得孩子
所谓家庭环境,指的是家庭成员为孩子成长创造的条件,其范围很广,包括家庭物质条件、家庭成员之间的语言关系和行为关系等等。对家庭环境的认识应该不单是局限于家庭物质条件,更应该上升到精神层面,家庭物质条件对孩子的性格养成会有一定的影响,但远没有家庭成员的思想意识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行为规范来的重要。家庭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微观系统,其包含的内容繁多。在这个复杂系统中,父母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在注重家庭物质条件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家庭的思想素质和情感氛围。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写过一篇《商量,商量,再商量》的文章,其核心关心在于尊重孩子想法,学会与孩子商量。这一观点对于构建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是非常必要的。孩子是家庭的重要一员。可是,许多父母在决定一些事情尤其是一些重要的事情时往往把孩子排斥在外。是的,生活中纯粹的大人之间的事没有必要不让孩子知道,可是还有很多事是完全应该让孩子也参与讨论的,尤其是涉及到孩子的某项决定时。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也不懂。更不要以为孩子是你的,你就可以随便对他做出决定。
卡耐基曾经说过:对待杀人犯,还该讲三分道理。与孩子商量,不是完全可行,而是势在必行。年龄小不代表就无权知道自己及家里的事情,孩子是家庭的重要成员,有权参与家庭事件的讨论与决定。可是,很多父母在决定家中的事情时,往往不让孩子参与其中。有些事如果纯粹是大人之间的,没有必要让孩子知道。如果做父母的坚持给孩子商量家里的大小事情,一定会发生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商量,不是父母发号施令,而是要使每个问题的解决都打上“民主”的印记。商量更不是迁就,而是父母与孩子对话、沟通、相互了解,形成双方可接受的意见或办法。家人坐在一起商量某件事,大人和孩子各自的观点都被摆出来,做父母的把意见耐心地传递给孩子,让他思考判断,然后耐心地听取孩子的想法,把自己置于孩子的思维高度,总能找到每个问题最合适的答案。
我家女儿从记事起就开始参与家庭大小事的讨论,在家里她拥有自己的知情权和决定权。家里会定期召开家庭会议,全家人一起商量家中事,我,孩子爸爸和孩子会依次阐述自己的观点。当孩子遇到困惑,我会尽力解释说明,让孩子自己去思考。从小到大,与同龄人相比,她的表达能力都要好一些,这大概也得益于我时常鼓励她参与到家庭议题中,并说出心中所想。
记得她五岁的时候,我计划给她报一个课外兴趣班,拓展一下她的兴趣爱好,丰富课余活动。于是找到她商量,她得知这个消息表现得十分雀跃,一股脑说了舞蹈,绘画,唱歌等等,最初我认为一次性上这么多课是不现实的,所以我选择和孩子说明必须在这些兴趣班中挑选她最喜欢的一个参加,她一时间没有答复我,而是很认真的思考了许久才给我肯定的答复这每一个她都不忍舍下。我清楚她是一个执行力强,又很有思想的孩子,我也尊重她的想法。所以在深思熟虑后我决定顺从她的心意,报了所有她热衷的兴趣班。果然结果没让我失望,无论是跆拳道还是画画她都认真地在学习,每当看到她向我展示画作或跆拳道训练时,我都无比欣慰,也庆幸自己没有抹杀她的想法。
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很多心里话想跟家长说,但往往大了以后他却不说了。家长要养成一个习惯,不管多忙,只要孩子有话想说,尽管我们可能忙于工作,忙着家务,我们也要停下来,认认真真地坐在那儿听,一定要坐下来听。听完以后,不要急着表态,不要马上批评他,要听进去,然后静下心来想一想,再找时间跟他沟通:“那天你跟我说的那件事,我觉得那样会更好。”所以家长要学会坐下来听。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不会与父母产生隔阂,自然而然的在待人处事方面更加游刃有余。
由此,我们作父母的要时刻记得,孩子是家庭重要的一分子,许多事情,不要忘记弯下腰与他平等商量。如果你还在抱怨孩子不理解你,老跟你作对,那么就先想想自己是否在理解和尊重了孩子的基础上与孩子商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