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读了《教学勇气》这本书,让我感触颇深。作为教师,我们都有面对教育教学中的工作感到力不从心的时候,面对学生也曾有不知所措的时候,更有找不到方向的时候。即使感觉深处困境,也依然没有放弃,是因为我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回想起自己曾经的小学生活,即使是教室里的窗户非常的老旧,甚至有玻璃破损,我们冬天冻得手都拿不住笔,夏天热得汗直往下流,依然坚守度过每一天。后来成为了老师,站上了讲台,看着宽敞明亮的教师,先进的教学设备,心里百感交集,可是教学硬件条件的进步好像并没有影响学生内心的进步。调皮的学生不认真听讲,即使讲了很多遍还是没有听懂,感觉心力憔悴,反思过,改变过,第二天依然让自己信心满满的回到讲台上。关注自己的内心,可以很确定自己喜欢教师这份工作,喜欢可爱的孩子们。渐渐的找到和学生相处的方法,就是帕尔默先生提到的:教学工作要求教师”认识你自己“,有助于教好我们的学生,教好我们的学科。
在教学中的问题数不胜数,面对乱麻似的难解问题,唯一的解决途径就是对教学了然于胸,烂熟于心。面对困难必须迎难而上,而非畏难躲避,理清头绪,从容应对,呵护学生的心灵。在学校生活中,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思考问题。消极的状态会阻碍学生思考,因此,面对学生的问题,保持教育的敏感性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经常告诉学生要学会认识自我,客观看待自我,作为老师,更重要的是认识自己的内心,认识理智的自我,情感的自我,精神的自我,三者形成水乳交融的关系时,才能有真正的有助于教学。理智的自我对知识的概念、本质特征及相关联系非常熟悉。这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情感的自我源于一种关系,师生关系、家校关系等。良好的关系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遇到问题积极的思考问题。更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创建深度学习的学习共同体。精神的自我是对生命的热爱,对自我的热爱,对工作的热爱。不把老师仅仅当成一个职业,而是当成一项事业。对自我的内心及时调整状态,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踏实。让教师能静下心来去研究教学,洞察内心,调整自己。让教育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幸福完整。
要承认自己不是完美的,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己所能,不忘初心,扎下根基,重获新生,不断地去调整自我的状态,对未来充满勇气和信心,让自己更好的成长,同时带领学生成长。未来,唯有让自己内心不断丰盈,不断探寻,全身心的投入,让自己走在不断完善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