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2020年吧,记得教育部提出了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2022年9月1日,和闺女的新任数学老师结识,开学第一天,闺女回来告诉我,妈妈,从今天起,我要开始我每周的劳动记录与拼图了,当时只是了解了一下,和闺女没多说什么!
其实很多不解,“劳动有什么可教的,谁还不会干个农活儿?”时至今日,闺女还有一个月就要小学毕业了,周日闺女又在做劳动拼图,和闺女聊了一会,我惊奇的发现,闺女的劳动拼图从去年9月1号开学到现在,一周不落,作为母亲,我甚至都不知道她什么时候拍的,什么时候拼起来的。想想12岁的娃这一年的变化,想想家长们在一起都在谈论的当下孩子情商有多高,想想孩子这41周的坚持,突然发现,其实不然,劳动教育的范畴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会干活儿,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尊崇劳动、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
六一那天,因为小宝参加文艺汇演,化妆起的比较早,激动的睡不着,中午怕孩子犯困,所以选了快餐拉面,节省做饭时间,到了拉面馆,正值午饭高峰期,正好空出一桌,我赶紧坐下占位,拉面馆的师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上一桌的碗筷摞起,然后用抹布潦草的擦了一下桌子就急匆匆的忙去了,孩他爸正襟危坐的吆喝,服务员,拿点餐巾纸,服务员,拿瓶啤酒,服务员,拿点一次性筷子,恰巧此时,一个大约六七岁的娃娃坐我们邻桌,对正好端着拉面出来的大姨也吆五喝六起来,哎,拿瓶饮料,哎,我要纸,哎,……这时,旁边的闺女对着老爸说道:怪不得我们老师说当今社会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则相对于物质水平来讲,形成了明显反差。我当时很惊讶,细想一下,一个小孩到饭店吃饭朝着比他年长的服务员吆五喝六,丝毫没有尊重长辈的意思。孩子他爸明明是可以自己动手的小事却不停的催促服务员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觉得服务员是“低等人”,他们花了钱服务员就理所应当听他使唤。这其中不就暴露出“不尊重普通劳动者”的社会问题。类似这样的问题,在社会上可不是比比皆是。闺女告诉他爸,只要是正义的劳动都是崇高的、值得尊重的。
细想孩子这近一年的坚持,比如打扫房间、整理衣物被褥、收拾桌椅板凳、帮我做家务,照顾妹妹等等,很多她力所能及的事都未经我手,这一年,孩子成了我眼中懂事的小大人,而这一切,不正是劳动带给她的成长、她的收获吗?
俗话说,复杂的事情简单做,就是专家;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是行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就是赢家。教育孩子,没有完美的理论,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固定的方法,最好的方法就是结合孩子实际,多陪伴少玩手机、多鼓励少责骂、多引导少埋怨,让孩子发挥自身能动性,从小形成良好习惯,融入大集体,开心学习,愉快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