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是第二幅教育漫画。漫画主题是教育就是给他时间“胡思乱想。”
瞧,画中卷毛小男孩骑着滑板车🛴,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玩耍。突然他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丢掉了滑板车,昂头挺胸地站立着,双手掐着腰,嘴里吐着泡泡,睁大眼睛,出神地望着天空,正在发呆发萌呢。不知他在想什么,忘记了玩耍,忘记了滑板车,忘记了爸爸妈妈,忘记了回家。也许他发现了一只飞鸟在天上飞,也许他看见天上的白云在赛跑,也许他看见星星在眨眼睛,也许他正在静静地倾听来自宇宙的声音,也许他在想我什么时候变成白天鹅飞到安徒生的童话故乡……他正陶醉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陶醉在自己的胡思乱想里,连风都是静止的。
我相信每个人看到图中的小男孩发呆发萌,可爱天真的样子,都不仅扑哧一笑,脱口而出地说:“这不就是我吗?”“这不是我家孩子吗?”是呀,每个人都发过呆,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过,但这又是多么美好美妙的事情啊!这是属于孩子自己的幸福时刻,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权利剥夺。那么怎样真正地给他(她)时间,让他(她)胡思乱想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是胡思乱想是孩子的天性,要多加以鼓励和保护
“胡思乱想”是孩子生来的天性和乐趣,那些有幸能够将这种乐趣保持下来的孩子,会有更多的发现、学习并解决问题的欲望。只要父母引导得当,孩子的这种天性就不会被磨灭,成为探索事物奥秘最强劲的动力。人类科学发展史已经无数次证明,许多最终变成现实的科研成果,在当时都被人们认为是胡思乱想、是异想天开甚至加以嘲弄。科幻小说大师儒勒·凡尔纳当年在他的书中幻想的一些科学研究成果,现在百分之八十已经变成了现实;人类能够登上月球,其实也是大胆想像的结果;而且,很多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小时候都是一个幻想者,正是由于他们不同于常人的幻想,才使他们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不停地向前走,最终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父母要呵护孩子的异想天开和胡思乱想,因为每一个孩子其实天生都是有很大的创造力的。如果家长经常对孩子的想象力进行打压和训斥,那么孩子的创造力就会在一日一日中慢慢的消失,这对孩子是十分不利的。
二是家庭教育要留有空白,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孩子
比利时作家弗朗兹·海伦斯说:“人的植物性力量存在于童年之中,这种力量会在我们的身心中持续一生。”儿童的植物性力量就是从“留白”里来的而留白需要空间和时间。教育如同中国画一样不要填的太满,要留有空白,给孩子思考的空间。教育不要限制太多,让孩子成长成自己的样子。生活上留白,有助于培养自理能力;学习上留白,有助于培养主动好学的习惯;思维上留白,有助于培养天马行空的能力;选择上留白,有助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可是现在有些家长急功近利,浮躁思想严重,恐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渴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世界上最厉害的全能冠军,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除了学习以外,还让孩子参加这班那班,琴棋书画样样不能少,孩子的时间安排的满满的,甚至上厕所也有时间限制,拔苗助长似的要把孩子变成超人,抹杀了孩子的天性,孩子疲于奔命,可结果是“样样通,样样松”,令人深思。
三是学会尊重和正面引导孩子的兴趣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爱好是引导孩子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有利条件。美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身为父母,千万不能太看重孩子的考试分数,而应该注重孩子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的培养,尽量留住孩子最宝贵的兴趣与好奇心。绝对不能用考试分数去判断一个孩子的优劣,更不能让孩子有以此为荣辱的意识。“人各有志”,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兴趣与喜爱,家长不能勉强,也不应勉强。人们常说的“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强调的就是个人的兴趣爱好是不同的。孩子想和昆虫交朋友,那么就引导他研究昆虫;她想长大开飞机,就引导他研究飞机;他想做潜水员,就引导他研究海洋世界……
四是学会放手,相信孩子能行。
在孩子的世界里,胡思乱想和奇思妙想都有无限的可能,我们不要总是根据大人的行为准则对孩子的行为指手画脚,不要动不动就打断孩子正兴致勃勃进行着的活动,这会打消他去“探索发现”的积极性。只要是积极正面的,我们都加以肯定和鼓励,学会放手,相信孩子一定能行,给他们前进的动力。她想做公主,就相信她将来一定会是公主;他想当爱迪生,就相信他将来一定会是爱迪生:我们所要做的是在一旁不断鼓励孩子,为他们喝彩鼓掌。
让我们把时间和空间,理解和鼓励,尊重和选择还给孩子吧!让他们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让他们的胡思乱想将来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