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聊了复习阶段的情绪稳定的重要性,今天聊聊家庭作业的话题。
进入复习阶段,各科作业比较集中,作为老师的我们就要互相协调,控制每天的作业总量。同时,建议家长朋友最好每天都关注孩子的作业,帮助孩子调整状态,合理分配时间,做到高效完成作业的同时,还有保证充足的睡眠、锻炼和读书的时间。
怎样才能高效完成作业呢?
首先,关注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课后服务结束后,关注一下,孩子回家还需要做作业吗?如果要做,做的是哪些作业?是老师单独布置的“家庭作业”,还是没能在班级内完成拖到回家的作业?是大家都没完成,还是只有个别孩子没完成的作业?……如果家长朋友每天在晚餐桌上问一问、和孩子聊一聊作业,或侧面通过老师、其他渠道了解班级作业情况,孩子在感到大人对自己的关心同时,也会用更认真的态度去完成作业。
其次,关注作业的质量。孩子带回家的作业,家长每天可以翻一翻,先看看老师的批改和评价,这反映孩子的学习态度和最近一段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好成绩都是日积月累来的,每一天的作业都能认真去做,结果一定会更接近我们的预期。尤其要关注孩子书写是否工整,作业是否干净,书写反映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和管理能力,作业书写潦草不堪,作业本破破烂烂、脏兮兮的孩子,一定要引起重视,否则很难实现预期效果。还要关注作业上的错题有没有认真订正,反映的是孩子的自我纠错能力。很多孩子对错题不屑一顾,或是没有完全搞懂就胡乱订正,这样的态度,就让错误犯得毫无价值。而把每一次错误都仔细分析,真正学明白的孩子,才是最有潜力的。
有家长朋友反映文化水平低,不知孩子作业的对与错,那您就关注作业的数量,即是否做了完整的作业。对我们来说,最可怕的就是作业上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按时交作业、不按要求写作业、作业书写差、作业丢三落四等。一些孩子完成作业总是丢三落四,是因为还没有养成记录作业的习惯,或是做作业时心不在焉。
家长朋友每天多问一句:“作业是不是都做完了?作业记录清楚了吗?有哪几科的作业?有哪几项作业?”这样,孩子就会感受到您的关心,会去主动梳理、记录每天的作业。
关注作业的最终目的,是要帮助孩子,而不是抓到把柄去追责去惩罚。而是及时与我们沟通,从而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