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四,一大早收到小A妈妈发来的微信。
小A妈妈:张老师,昨天小A在学校里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我:昨天没有发现异常,我了解一下情况等会跟你反馈,怎么了,小A妈妈?
小A妈妈:小A今天不愿意去学校上课了。
我:那她在家里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小A妈妈:没有呀,就是今天早晨她爸爸说了她几句,就不愿意去上学了。
我:好的,你先安慰一下她,等一会看看情况再说吧。
小A今天不愿意来学校上学,到底是因为什么呢?我询问了班里的学生是否小A和同学之间闹别扭,同学们说她昨天在学校还很开心。我又和各科老师确认了一下是否是因为学习被老师凶了,结果都不是。看来,十有八九是因为家庭琐事导致情绪不好,所以不愿意来上学了。
于是,我把了解的情况告知了家长,家长表示可能就是因为被爸爸凶了所以心情不好不愿意上学,并且说今天不让孩子上学了,要带着她去上班。
第二天,小A来上学,我了解了一下情况。原来是因为小A的弟弟在未经小A同意的情况下进入她的房间并且拿了她的东西,所以小A对他发了脾气,但是小A爸爸觉得小A弟弟还小,小A不应该对他发脾气,小A觉得委屈,所以就闹情绪不来上学。我继续追问:事情都解决了吗?小A说是这样解决的:我妈妈和我谈了很多,首先,妈妈承认弟弟的做法不对,因为我曾经多次和弟弟强调过,未经允许不可以进入我的房间,但是他不但不听还多次违反。其次,指出爸爸的不对。爸爸因为弟弟小就偏袒弟弟,这样很容易让他养成不好的习惯,所以爸爸的教育方式是有问题的。再次,妈妈也指出了我的问题,如果有问题应该去解决,而不应该闹情绪,更不应该因此耽误了学习。我继续追问:你对这件事情的处理结果满意吗?小A表示很满意,然后告诉我,那天跟妈妈一起上班,看到了妈妈工作的不容易,体会到了妈妈工作的辛苦,那天她除了看书以外还帮助妈妈干活了,感到很自豪,也是很充实的一天,并且自己反思了自己的行为。我继续追问:现在在你的心里,你的爸爸是什么样的人呢?她很自豪地说:“我觉得我爸爸是一个很有毅力的人,虽然他的工作很累,但是他从来没说过苦,喊过累,这么多年一直在坚持着,所以我觉得他很伟大。”“那你觉得这件事能翻篇了吗?”我问小A。小A说,她会和爸爸把这件事情讲清楚。这件事小A妈妈的处理方式还是很不错的,能够站在小A的角度公平公正的去处理问题,试想,如果小A妈妈也没顾及小A的感受,或者也和爸爸站在一边,那小A的内心会是什么感受?
这件事很小,但是又不小。说小是因为像这样的家庭琐事几乎每天在每个家庭都会上演。说不小是因为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这件事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对孩子的内心造成伤害,也影响了亲子之间的关系。在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很多家长的处理方式就是视而不见,不处理。如果对于心大的孩子可能真没事,如果你家孩子是个心思细腻,情感丰富的孩子呢?可能他可以消化一次两次,但是日积月累,次数多了不能保证哪次就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草稻草。
所以,在跟家长交流的时候,很多家长说不懂什么是家庭教育,感觉家庭教育太专业了。其实不然,家庭教育要从细节处着手,如果家长能做到言出必行,公平公正,尊重孩子,管好孩子的习性,不要去插手孩子的本性,做到看见孩子,真正的做到心里有孩子,家庭教育还会那么难吗?好的家庭教育是在一点一滴中润养孩子的,那么,问题孩子也是在一点一滴中养成的。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首先要做的是真正的看见儿童,不要无视她的存在,无视她权利的存在,无视她自尊的存在,无视她应该享受儿童时期快乐和幸福的存在,用未来的担忧来破坏她当下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