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读了《学记》最后四条的内容,让我对古人的教育理念又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无论各行各业,要想在某一行出类拔萃,都要从基础学起,并经历一些困难和挫折。只有坚持不懈的去学习,不断的积累经验,总有一天能够成为本行业优秀的人才。学习同样也是,只有不断的改正错误,注重平时的积累,就一定能学好。所以说,耳濡目染很重要,看的多了,听的多了,做的多了,自然而然也就会了。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本条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存在联系的,有些毫不相干的事或人,都是可以通过间接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我们要学会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
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本条的意思是:王三祭祀江河的时候,都是先祭河,后祭海,就因河是本源,海是归宿,这就是重视根本的意思。做教育也是一样,我们不要一味地光去追逐教育的结果,我们更应注重教育的初衷。就去语文而言,学生每个年龄段都有需要掌握的知识,都要经过拼音、字、句、段、文章……一步一步进行积累学习的。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出口成章,写出优美的文章。
通过本次的学习,我明白了长期的耳濡目染对人的影响,知道了事物间都是存在联系的,也懂得了做学问要从根本入手,要重视根本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