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亲子日记
希小二年级1班志磊妈妈

今天是9月21日星期四

别让吼叫成为一种新体罚,戒吼指南来啦

专家说

专家说教育

阅读:13.5万

最近,有一个问卷调查:“疫情结束,你最想见的人是谁?”

99%的父母答案是:老师。

毫不夸张地说,疫情像一面照妖镜,“亲子大战”日复一日,再有耐心的父母,也是叫苦不迭。

小区里、朋友圈里,到处可见“妈妈咆哮声”。

最近,和娃朝夕相处时间变多了,耐心也渐渐被磨光了。

只要他一不“乖”,我们马上变身“河东狮吼”。

学习不自觉——吼!

在线学习时三心二意——再吼!

辅导功课,领悟慢——继续吼!

每次“吼完”,顿时感觉精神舒畅,但看着孩子可怜巴巴的样子,又非常自责。

很多次下决心改掉这个毛病,但一看到他犯“熊”,又忍不住了。

吼孩子,后悔,内疚,再次吼,仿佛进入了死循环。

有调查显示,全国将近90%的家长都曾吼叫过孩子。

湖南某小学,还曾留过一个让全班家长挑战“21天不生气”的暑假作业。

结果没有一个家庭挑战成功。

由此可见,吼孩子真是个很普遍的现象。

1、别让吼叫成为一种新体罚

但作为家长,每次看到孩子不合自己心意时,总不能不管吧?

既然不能打,心想吼两句总没事。

于是,“大吼大叫”便顺理成章,变成了教育的一种手段。

但对孩子而言,这也许不是体罚,却是“心罚”,更是一种精神虐待。

曾在网上看过一段外国视频,震惊不已。

在一家超市,16岁的儿子正坐在收银台处玩游戏。

店主父亲见状,大为恼火。

也不问青红皂白,拿出一把上膛的手枪,放在儿子面前怒吼道:“正事不干,只知道玩游戏,有种你就别活了!”

爸爸也许只是想吓唬一下孩子,就像我们平时经常说的,再不听话我就揍你一样。

谁知可怕的一幕发生了。

就在父亲转身的一刹那,儿子抓起手枪对着自己的头部,扣动了扳机,当场瘫软。

父亲奔向儿子,坐实已无生命体征。

他哀嚎着仰面倒地,悔恨交加。可再怎么呼天抢地,也无力回天。

枪不会杀人,是家长过激的语言杀了孩子。

这也许是极端的例子,但教育学家尹建莉曾说:“你对孩子发的三分脾气,会对孩子造成七分伤害。”

很多研究表明:长期对孩子吼叫,不仅会造成亲子关系的疏离,也会让他们无法用正确的方式看待自己。

更可怕的是,长期以往会改变孩子的大脑,影响他们的智力发展。

哈佛医学院附属医院的精神病学副教授MartinA.Teicher,对“父母言语攻击对孩子的伤害”做了十余年研究,结果表明:经常遭受家长吼叫的孩子,脑结构会受到损伤。

既包括与言语智商有关的颞上回区域,也包括记忆形成的关键脑区海马体。

除此之外,这些孩子,在成年后更有可能出现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卫生问题。

在Teicher看来,常遭受父母言语暴力,和受到体罚造成的伤害不分伯仲。

对于家长而言,吼叫或许只花了一分钟。

但对孩子而言,其伤害可能贯穿一生。

正印证了那句话,最伤人的不是拳头,而是舌头。

2、别让吼叫填满孩子的童年

胡适在《我的母亲》中说过:“世间最恐怖的事情,莫过于一张妈妈发怒的脸。”

按道理来讲,母亲原本应该是孩子最愿意亲近的人。

她的音容笑貌也是孩子铭记内心最珍贵的礼物。

可是,让一个成年人记忆深刻的却是母亲吼叫时愤怒的脸,这不能不让人痛心。

曾在知乎上看到一位网友分享的故事。

在他很小的时候,妈妈总是喜欢扯着嗓门说话,而且脾气特别大,动不动就开骂,言语及其尖酸刻薄。

更让他害怕的是,每当妈妈心情不好时,他做什么要更加“小心翼翼”。

因为一不小心就会变成她的“出气筒”。

每当这时候,只要听到妈妈的脚步声,都能让他吓的发抖。

孩子对大千世界的记忆,是从最直观的图像开始的。

妈妈大吼大叫的样子,或者说长期大吼大叫的情境。

将会逐渐刻在他的内心,成为他最主要的童年记忆。

弗洛伊德说:“所有成年人的伤,都是在童年时期留下的。”

情绪不稳定的家长,就是孩子一生的灾难!

有研究证明,在情绪不稳定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

他们自身的性格也会变得敏感,情绪容易波动,有很强的自我否定感。

而这样的敏感会一直藏在他们的潜意识中,伴随他们成长,影响着他们的性格和人生。

张爱玲的母亲脾气暴躁,每次对女儿失望的时候,就会冲着她咆哮,骂她是“猪狗不如”。

更会在她生病时,口不择言地怒吼,她是害人精,出生就是来祸害人的。

正因为这些残酷的现实,让张爱玲背负着很大的压力,内心一直无法快乐。

原生家庭,造成了她冷漠孤傲、敏感怪癖、我行我素的性格。

这样的性格使她的人生充满了的悲凉和无奈。

3、如何戒吼,需学会按停“情绪开关”

有句谚语:如果吼叫能解决问题,驴将统治世界。

但有时候道理都懂,只是每当看见孩子不听话时,就控制不住火气。

最后总是免不了把娃吼一顿了事。

那如何“戒吼”,怎么能及时按停自己的“情绪开关”呢?

首先,请摒弃吼叫常用的借口——“都是为了孩子好”。

这真的只是一个拙劣的借口罢了。

毕竟,无论多大的孩子,都绝对不会因为家长吼叫才能感受到她的“好”。

比如,我们经常会吼他们作业做的慢,读书不自觉。

现实我们却看到,这些孩子被吼后,也并没有太多改进。

并不会像我们预期那样,马上变“好”。

所以真正智慧的父母,不会一味怒吼,而是和他一起找到解决的方法,用耐心去引导。

因为才智不能用吼叫,装进脑袋。

用鞭子教不出优秀的孩子,用吼叫更是如此。

其次,找到你的情绪节点。

所谓“情绪失控”,就是失去了人为控制情绪的能力。

如何“戒吼”最重要的是找到触发你情绪的节点。

因为一旦超过这个“节点”,将会导致你无法将情绪,控制在自己的理智权限之内。

这时,怒气会开始“暴走,看到谁怼谁。

此时你的言行,就会出现一种失控的“疯狂”状态。

比如有家长会说,我最烦躁的时候,就是我前脚收拾房间,孩子后脚立刻弄乱。

这时,我一定会忍不住吼他!

因为孩子弄脏房间,会触发妈妈的情绪“节点”。

这时如果没有好好控制,情绪就会积累,瞬间爆发。

老古话说的好,有智慧的父母,都懂得控制自己情绪。

最后,学会建立自我同情。

这里切记,建立自我同情不是给自己找借口。

并不是我们经常说的:“我是被逼的,我今天这样骂他,是因为他把我逼急了。”

因为当你找了借口后,下次还会这样吼孩子。

建立自我同情,前提是承认自己错了。

比如:“我今天又对孩子吼叫了,这样做是不对的。我的压力可能太大了,我现在需要放松一下。”

你需要找到改进的路径,如此一来,这就有了行动的方向,会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了。

但如果吼叫已经发生了,我们该如何向孩子道歉呢?

首先,要对孩子表达自己的后悔。

比如可以告诉孩子,很抱歉妈妈今天对你发脾气了,我很后悔,这个行为让你很难过。

其次,要表示出自己所承担的责任。

可以说:“妈妈错了,不应该吼你,是我脾气太大,觉得得很内疚,这是我的错。”

最后,给出一个具体的补救措施。

让孩子知道你在很努力让自己,下次不再吼叫。

比如告诉孩子,我会尽力控制好自己的脾气,做完作业,妈妈带你去吃一些你喜欢的甜点,好吗。

切记,做到这3点,才算是真诚的道歉,才能补救因你的怒吼,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4、父母的言语可以温暖人心,也可以寒风刺骨。

社会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南风效应”。

严酷北风吹出了刺骨的寒风,谁知行人觉得冷,反而把衣服裹得更紧;

暖暖的南风吹出丝丝微风,行人觉得很热,反而脱掉了衣服。

温和,最终战胜了暴力。

我们对孩子的“吼叫”就是北风,“温和而坚定的教导”才是南风。

为了自己和孩子共同的将来,请努力管理好情绪,不要让“吼叫”把孩子的心门锁上。

而是要让爱流动起来,在爱里让孩子慢慢成长,并学会去理解包容自己和他人。

不吼不叫,才是父母一生的修行。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1231407
推荐日记
《尊师重道》
《亲子日记》
《做有良知的三正之人》
《我是中国娃 》
《小记》
《启航宝贝亲子日记》
《日记》
《2023.9.21(193)》
《亲子共读日记122 难得半天假》
《爱学习的小宝贝》
《参加征文》
《今晚写作业记录》
《日记625篇 成长的足迹》
《手足情深》
《不做骄傲的大公鸡》
《生活随记》
《安昊的进步(652)》
《9月21日 清灵 (第200篇)》
《宝贝的快乐一天》
《亲子日记第3篇》
《2023.9.21 周四 晴天 写日记第194天》
《亲子日记686天》
《亲子日记第一篇》
《手机坏了》
《和孩子做知己》
《我的女孩生日快乐!18》
《日记》
《大宝刷碗》
《随笔》
《2023.9.21感恩同行 爱心护学岗》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