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一书,当看到“手记一:爱心和童心——我和学生的感情故事”中当一个好老师的基本条件时,不禁想起了自己一直以来的教育追求——做一名好老师。
《关于爱心和童心的随想》开头有这样几句话:
常常有人问我:“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我总是不假思索地这样回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这些亲切的话语中无不体现出李镇西老师是个充满爱心的老师。这种爱心(情感)不是装模做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进行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
工作这几年让我的感受是,从身边的日常教学生活中,发现师生之间存在很多紧张现象。师生之间好象有一堵厚重的围墙,教师不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干什么;课余教师主动与学生谈心不多见了;学生似乎也不愿和老师交往。有了爱心,才有奉献精神,才能在有限的的工作时间做出无限的奉献。有了童心,就会消除与学生的隔阂,彼此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使教师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学生由喜欢老师发展到喜欢他所教的学科,师生在每天的课堂上能有一个精彩的约会,心情愉快地开展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气温骤降时,一声“多穿件衣服”的提醒;生日到来时,一句“祝你生日快乐”的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