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着跟随李老师的脚步,去倾听他与学生的感情故事。他在题记中写道: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这句话让我对素质教育有了更形象的理解,人是充满感情的生物,作为一名老师,对学生情感上的关怀必不可少。没有真情实感,教育也就显得虚伪。
李镇西老师与学生的故事,让我沉浸其中,觉得爱的教育是那么真情实感的摆在我面前,让我也想成为一个像李老师那样的教育者。学生汪斌的父亲留下的鸡蛋、学生去看望患上神经衰弱的李老师、背着患阑尾炎的周惠以及爱屋及乌的爱着李老师的家人……一桩桩一件件,都饱含着学生对李镇西老师的爱,当然爱是相互的,李老师也在文章当中说他这是在还债,是心甘情愿的付出。给学生送生日礼物、为学生举办生日晚会,他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是纯洁的,也赢得了学生的回报。读故事中的过程中,我也在反思自己:对学生是不是足够的关怀,对他们的家庭够不够了解,他们的精力倾注在什么上面,他们的兴趣是什么,事实是我没有做到李老师那样,我并不能够细细的去了解过我的学生家庭情况,不够了解每一个人的特点,这是我需要改进的。
“当一个好老师的基本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这也是我未曾想到的,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老师的自身职业素养以及教育教学能力是最重要的,李老师的话让我改观。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是发自肺腑的爱,不是居高临下,不是装模作样。我始终认为教师这一行业是最具责任感与良心的职业,它全凭教育者的内心道德。谁也不是刚站上三尺讲台就能是一位好老师,从最初的性子急躁管不住学生,到后来的慢慢摸索,发掘自己的独特优势,真正得到学生的敬爱,成为一名好老师。教师有爱心,学生有童心,用爱心滋润童心,童心唤醒爱心,说到底,教师与学生是相互成长、相互成就的。
成为一名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成为一个富有人情味的人,是我的目标;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对学生产生真挚的爱,是我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