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刷到一个视频。
爷爷带小姑娘逛超市,看上了一个玩具。但爷爷觉得贵,不想给她买,拉着她离开,小女孩不愿意,便大哭了起来。
结果爷爷直接一巴掌过去,打得小女孩流鼻血。
最后还是店员拉开了爷爷。
短短几分钟的视频,看得人心疼不已。
有位网友评价说:“感觉看到了小时候的我,哭的时候,爸妈不是打就是骂,不知道小姑娘长大会怎样,反正我现在跟我爸妈关系特别不好。”
这让我想起,身边朋友Cici的故事。
Cici小时候,比较内向,每次想要什么或者被欺负了,都不敢直说,总是先哭为敬。
但爸妈好像并不理解她的委屈,每次都是一顿吼叫输出,吓到她闭嘴。
慢慢地,她很怕跟父母说话。
记得有一次,学校让买新华词典,要5块钱。她站在门外,犹豫了半小时,都不敢进去跟爸爸开口要钱。
如今年近30的她,跟爸妈的关系非常微妙,总有一种最熟悉的陌生人的感觉。
有时候在外面遇到事了,她宁愿找朋友帮忙,也不想求助于父母。
美国社会学家莫里·斯特劳斯的一项研究表明:凡是亲子之间相处有问题的,90%的父母都曾吼过孩子。
当我们的孩子还是婴儿时,他哭了,我们会担心是不是饿了,是不是尿裤子了,亦或是哪里不舒服了。
你看,我们可以容忍婴儿哭哭啼啼,知道探寻他哭闹的原因,却对长大一点的他没了耐心。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对你哭闹相当于是一种“求助信号”,若你 “冷漠以待”,只会换回孩子的日渐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