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30
1、教书的是老师。韩愈有句名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包含“教”育””两个重要过程。老师的职责是传授学业、解除困惑,但是现实中经师易得、人师难求,遇到良师益友,能春风化雨,遇到庸师也没错,对不起无益教化你。韩愈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而现在的一般常人,他们远远低于圣人,却以从师学习为耻;韩愈也说有些为师者,也只是简单教一教书本上的内容,已经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的人了。
2、育人的是父母。至于如何做人,如何为人处事,父母显然更有责任,更有推动力、影响力。不要以为孩子送到学校了,一切都是老师的事情;古代韩愈就说,现在的成年人更是爱自己的孩子,就选择学校老师来教孩子,对于自己却不在学习或者从师学习为耻,这真是令人大惑不解。然后回家了就督促做作业,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这些。孩子和父母朝夕相处,孩子的人格发展、道德发展、心理发展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状况,更要依赖于家庭环境、家长素质。教育程度比较高的父母熏陶出成绩好的学生,容易太多了。
3、家庭是保障。孩子的每一个呼吸和动作,都源于家庭中祖辈父辈的精神催化、生活脉络,如果家族中的成年人也一直都在不断成长、学习,那么育子也就是育家、育己、育后代,一同成长的家族和家庭优良观念会影响到每个人,也都能为家庭注入更多正能量,为子孙后代积累源源不断的好能量、好营养、好福报,孩子想不优秀,想不出众,都难!家庭这块土地,营养丰富,才能造就孩子的枝干挺拔;一家老小的言行举止,善美健朗,才能引领孩子自强努力,卓尔不群。
4、同龄即时代。事实上孩子所在的群体,对他们影响很大,他们要和同辈人一起生活一辈子,校园和家庭的管教是必须的经历,但是有时候是不管用的,成长和学习中需要孩子自己去摸索一套属于自己的行为模式,融入不同的同龄人,融入变化的集体,融入分层的社会,他们即是时代的一份子,也可能影响一个时代。比如,孩子对学业的态度会受他所在群体的影响,如果一个孩子天资聪颖,而且碰巧加入到学习好的圈子里,他可能成绩会更加优秀,即没有输在起跑线上,也不会等跑。 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他们有更多的自由选择交什么样的朋友,这会进一步地扩大同辈群体的影响力。比如,他长大之后,会更多地去选择和其他学习成绩好的朋友打交道。在这群聪明孩子的群体里,每个孩子都会更加努力,表现得更好,结果每个孩子就真的变得更聪明。 但是,同样还是这个孩子,如果他一开始掉到了小混混的圈子里头,大家都不爱学习,谁要是成绩好就会受到排挤,那么,这个孩子会对学习表现出更多的排斥,他的成绩就会更差,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他很可能会更多地去找成绩差的孩子,最后说不定就真的改不过来了。
5、学校远离zz。一个成年人的家庭习惯了在一定节奏运转且靠辛苦劳作养家糊口的时候,他们内心唯一炽热和仍然对未来充满善良期盼的就是孩子能平安健康的成长和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远离zz不喜欢zz,是普通人的正常情感。但是,在这个zz泛化的时代,哪怕学校不关心zz,zz也会过来关心学校。如果没有zz的关心,教育和生活、家庭、经济、文化、科技、医疗、伦理等等,都是各自独立且彼此平行的系统,而实际上这些系统里都有“小zz的身影”。所以,学校既要与zz共存,也要能随时能转身,因材施教,以免让孩子成为制度下的产品。
6、用行动的坚持塑造环境。学习好的学生不是刻意教出来的,往往是熏陶出来的。作为家长,心动不如行动,行动成就梦想,改变从行动开始。《朱子家训》开篇即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内外整洁。窗明几净的家,彰显出的是整个家庭的精神面貌。但是,家又是最舒适、最放松、最安逸的空间,往往容易“生于忧患、惰于安乐”。所以,能把房间收拾得井井有条的家庭,就是行为教育精神面貌的守护者;习惯于安逸的家庭,就容易造成杂乱无序的房间,凌乱的环境破坏孩子专注力,养不出优秀的孩子,满地狼藉的家庭充斥着抱怨声。一个房间就是一个能量场,一种坚持就是一种环境,乱作一团的低能量家庭环境,大抵只会养出性格乖张,暴躁易怒的孩子。井然有序的房间,是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很多人也许会想,"我这么努力,为什么还是不行?"实际上,上天不会亏待努力的人,但是上天不会同情假勤奋的人。好的坚持,能养成好的习惯,好的习惯能形成好的家风,好家风能塑造好环境,好环境浸润好性格成就好命运。
*
从此刻起,赶紧行动起来尝试一下,也许就真的改变了呢。“無妄不空、日新唯行”。记录并发现每一天,有可能就是此生最好的经历,也是陪伴孩子成长的良好教育。
無妄不空,看空、清空、知不空、行不空,为学莫空,技实、器实、德不实、道不实,做人难实。
日新唯行,每一天醒来太阳和时间都是新的,唯有行动,坚持不懈的行动,才可能有所得、有所获,有所光亮、有所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