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假期,带孩子们出去玩,两个儿子表现出了自信,暖心的一面。一路上,帮我提着大包小包,没喊过一句累。刚到目的地,“妈妈你热不热?累不累?你休息喝点水吧。”反而我倒更像被照顾的那个了。
几个好姐妹纷纷过来向我“取经”。其实仔细想想,自从自己心大了,嘴闭上了,人变懒了,孩子反而变得比以前懂事自觉了。
我的变“懒”,是从看一个育儿讲座开始的,老实说:“只有父母懒惰,孩子才能勤奋,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找到自己的路。妈妈学会偷懒,孩子才能有勤奋、独立、自驱的空间。”
妈妈“眼”要懒,不盯着缺点,孩子才能成长,其实孩子的很多问题,都是家长盯出来的。好的妈妈,都懂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用好的心态促成教育,用提升和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不害怕孩子犯错,不盯着孩子缺点,而是选择用信任,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蒙台梭利博士曾说,对于孩子的爱,父母最大的误解就是变成孩子的仆人,帮孩子做。人生总要走一些弯路的,小时候不走小弯路,长大了就要走大弯路。妈妈懒得盯,懒得较真,背后藏着的其实是信任与智慧。
妈妈“嘴”要懒,不说教,孩子才能有主见。和孩子相处的最初几年,我非常喜欢和孩子讲一些道理,想让他按照我的想法来。后来发现孩子越来越自卑怯懦,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我意识到自己需要改变,我开始学会“懒得说”。不再试图用发火的方式逼着他顺从我,而是让他自己做决定,他反而开始有了变化。开怀大笑的时候多了,与人交往多了几分自信,凡事也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了。
懒得催促,才能培养孩子自主性。
懒得唠叨,才能让孩子拥有自己的主见。
懒得批评,才能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每一个生命都有向上的欲望,每一个孩子都需要成为自己的主人。就像主持人敬一丹,她对女儿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自己决定”。妈妈嘴上懒一点,少说教、少批评、少打压,才能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有自主决策的能力。
妈妈“手”要懒。不包办,孩子才能自立。其实,生活中,很多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有句老话说,大人勤了,孩子就懒了。妈妈事事亲力亲为,累得心力交瘁,只会助长孩子的惰性。复旦大学教授沈奕斐提出过一个观点:“妈妈是超人”会害了孩子一生。
妈妈的懒,是一种聪明的退出,不包办不控制。只有放手给孩子表现的机会,他才会知道独立和自理,懂得责任和担当。学着做一个懒妈妈,这不是偷懒,不是不负责任,而是一种明智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