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曾在《思维方式》中写道:“人生过得幸福的人,都持有积极的思维方式。
”生活中,让人感到疲惫痛苦的,常常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看待事情的角度,和由此产生的情绪困境。处理事情本身,并不会消耗太大能量,陷入情绪的旋涡中,才会令人身心俱疲。
比如:高高兴兴地出发去旅行,结果到了车站发现车票买错了。这时候,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应该改签或退票,重新做计划。可是有很多人,接受不了计划被打乱带来的失控感,陷入自我否定中,不断地指责自己,又生气又懊恼,好好的心情就被破坏了。
再比如:孩子不小心把碗摔碎了。简单点看,家长首先检查孩子有没有受伤,再和孩子一起把碎片打扫干净,事情就可以过去了。可有些家长,就是过不去心里的坎儿,怒火中烧,指责孩子做事粗心、没用,连个碗都拿不好,最后两个人都不愉快。
作为旁观者可以发现,当事情已经发生,再多的情绪也是没有意义的,只会对当事人造成痛苦的记忆,甚至破坏关系。
因此,在遇到事情时,我们可以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把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而不要浪费在自我攻击和指责他人上。这样,整个人都会轻松、快乐很多,身边人也会受到感染。
特别是在教育孩子时,家长不要过于严厉苛责。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犯错失误再正常不过,家长多一点耐心、包容心,给他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对孩子成长帮助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