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
昨晚,我催促着两个孩子抓紧做完作业,到楼下放松运动一会儿。
女儿刚上幼儿园大班,作业很简单,很快就完成了,不到9点我就带她下楼运动,顺便问了问哥哥:“有没有完成作业,去不去楼下?”哥哥说:“还没完成,不去”。
再等我回家时已经晚上10点多,哥哥还在背诵倒数第二项作业任务,而且还没有背熟,此外还有一项每天的阅读。于是,我也拿本书看,默不吱声看着种表,等他读完当天的阅读内容《新月集》,已经是晚上10:40。我还没说什么,他的眼睛里已泛起泪花儿。
我怕他压力大,于是就跟他聊天,分析每天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到底应该怎么安排,争取做到心中有数,并制定好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安排,压缩时间,提高效率。
每天,他有“语文、英语和数学”三样作业。语文,除了老师布置的当天作业外,还有阅读和亲子日记,阅读一直在坚持,日记则没有,他要求是口述给我,让我帮他转成文字,我不同意;对于阅读,我的原则是“一本书没读完,就不要读另外一本”,以免学习三心二意。英语,有每天的口语练习和老师布置的当天作业。数学,就是每天的“小达人”计算。老师布置的作业,肯定是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的完成。
他这样,从傍晚6点多到晚上11:00,除了吃晚饭,接近五个小时的时间,在做作业。但,我看语文老师规定的提交时间,是晚上10:00整,完成作业任务打卡时已经是10:20,还要再进行阅读。这一晚上下来,他很疲惫,也极不情愿。我想这种学习方式是不可取的。
我问孩子:“你现在阅读的是《新月集》,你能理解吗?还是在家长的监督下,不得不阅读?。我又打了个比方说:“你不喜欢吃的东西,能吃的下吸收营养吗?。
孩子则赌气的说到:“吃不下,吐了也得自己再咽下去”。我知道,他这是气话,但是“学习不主动,累死也无用;学习不得法,累死也白搭”。
其实,他还是比较聪明的孩子,一点就透,但是在学习的习惯、方法和主动性上,还需要再努力地改进和提高。否则,长此以往,年级越高,学习的压力也会越大。
我和他一起进行了分析,老师当天布置的作业,不能短时间内高效完成,一是说明“课上的时间,没有高效利用”;上课一旦习惯了走神,靠课下时间,哪怕用几倍的努力去弥补,都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二是在家做作业是“被动式”不是“主动式”,如果没有父母的监督,可能当天的作业会一拖再拖,今后需要在变“被动”为“主动”上再努力;三是缺少有效的学习方法,没有形成自己的学习规划和安排,比如说:如何利用好早晨、中午比较长的零碎时间,及时高效完成每日的语文阅读和英语口语的练习,阅读我建议他从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入手,凡是自己喜欢的通常就更愿意去接触。四是主要是个人的脑袋和心里,有一个贪玩和想看手机的“自己”,时刻在挑战着那个“想学习的自己”。我建议他,只要每天晚上9:30以前完成作业,就可以放松看看电视或者玩会手机,但是绝对不允许碰游戏。
他也和我说:“每天做完作业以后,整理书包时,即便作业都完成了,可是心里总感觉,还有那些任务没有完成,有时也担心第二天老师的提问和复习。”他还说比较喜欢阅读带卡通图画的书籍和美食方面的书籍,但是老师不让读这些,我鼓励孩子,只要是有营养的知识、感兴趣的知识,都可以阅读,老师规定的书目通常是学习大纲内的,也要尝试着去阅读。
我想,在学习的道路上永远没有“一劳永逸的捷径”,也不能惧怕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遇到的方法上的挫折,只要我们正视困难和敢于面对,用积极的态度和办法去帮助孩子学习和前进,有付出终有回报。在学习的困难中,孩子更需要父母的认可和支持,让我们共同努力向未来。
“无效的忙碌和劳累”,往往意味着自己的个人战略出了问题,一是要为最重要的事情安排好时间,二是要用战术与方法节省时间,三是洞察任务本质高效运用时间。
如果你还没有掌握或者运用,那么不如先从其中一项容易的开始着手应用。
萧伯纳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物质:高效率和低效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高效率的人和低效率的人。让我们努力成为高效率的人吧!
毕竟你要留出一些时间,享受自由时光、迭代自己、接受教育、把握机会、成就自己。
*
从此刻起,赶紧行动起来尝试一下,也许就真的改变了呢。“無妄不空、日新唯行”。记录并发现每一天,有可能就是此生最好的经历,也是陪伴孩子成长的良好教育。
無妄不空,看空清空,知不空行不空,为学莫空;技实器实,德不实道不实,做人难实。
日新唯行,每一天醒来太阳和时间都是新的,唯有行动,坚持不懈的行动,才可能有所得、有所获,有所光亮、有所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