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记录生活第242天
1.8胡婧雯3.8班胡婧惜妈

2023.1012 星期四 晴

孩子喊你“妈妈”还是“妈”,一字之差的秘密,你知道多少?

原创 丫哈 银花育儿 2023-08-03 20:07 发表于天津 365人听过

妈妈群里鑫宝妈妈说:

“我家儿子只要醒着,就妈妈、妈妈喊个不停,有时候被他喊得好烦啊,你们有同感吗?”

丰哥妈妈回复道:

“你就珍惜这个阶段吧,我家孩子上了6年级后,就再也没喊过我『妈妈』了。

现在的画风经常是:

『妈,我出去玩了』、『妈,你能不能别说话了』、『妈,你别呆我房间里,烦』……

图片

有时候真希望回到他小时候,虽然被他天天喊『妈妈』烦点儿,但是亲昵啊,不像现在就冷冰冰地喊一个『妈』。”

丰哥妈妈说完后,好几位宝妈都表示赞同。

01.妈妈的失落

当孩子朝你喊出第一声『妈妈』时,妈妈心里那块最柔软的地方仿佛也开了花。

对孩子来说,『妈妈』是温柔乡,是安全地,是最离不开的地方。

不论是他高兴时、害怕时、还是无聊时,『妈妈』成了他的口头禅,有事没事就会喊妈妈。

图片

当那个整天围在你身边『妈妈』、『妈妈』叫得你烦躁的娃,有一天把『妈妈』换成了简短的『妈』后,看似只是少了一个字,却让很多妈妈感到失落。

似乎这样叫,孩子和自己之间的关系变得生分了,不似小时候那么亲密了。

这种感觉,就跟热恋期、蜜月期一样,为了表达我们的浓情蜜意,我们和伴侣之间会彼此起各种亲密的昵称“宝宝”、“贝贝”、“乖乖”。

但是过了这段时间,这些表示亲密的昵称就没有了。回忆起来,也难免会有点失落吧!

图片

不过,要告诉妈妈们的真相是,孩子从『妈妈』到『妈』称呼的变化,是孩子的身理和心理都在成熟和独立的标志哦!

02.孩子对母亲称呼的变化,藏着这些秘密

1.孩子的语言系统发育成熟了

孩子的语言学习,必须是在发音器官,听觉器官和大脑发育都正常的情况才能产生,但儿童的语言系统发育是逐渐成熟的。

孩子刚开始学说话,都是从叠词开始的,比如饭饭、觉觉、鞋鞋、妈妈。

由于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是从单音开始,到词语,再到句子。

当孩子的语言能力到了可以发出单音,而又没到发出词语的能力时,叠词更容易发声,有助于学习语言,表达需要。

图片

比如孩子说奶奶,我们就知道他想喝奶了,孩子说觉觉,我们就知道他想睡觉了。

很多爸爸妈妈跟小宝宝说话时,也会使用叠词,表达对宝宝的宠溺和喜爱。

比如,宝宝,去觉觉吧,宝宝,来饭饭啦,宝宝,换尿湿湿了。

孩子运用简单的表达,父母就知道他想做什么,父母用这样的儿语表达情感,孩子和父母沟通起来更顺畅,互动也更充分了。

当孩子的语言系统发育更好了,想表达的东西更多了,就会追求更简洁的表达,叠词的使用也会逐渐消失。

图片

2.是孩子心理成熟的表现

按照心理学依恋理论中的说法,孩子出生后,心理上会有两个妈妈:

一个是内心中的妈妈,孩子与妈妈处于共生状态,这个妈妈在孩子的潜意识里是“无限爱自己、无限支持和温暖自己、无限安全”的。

这个理想成人的印象,会成为孩子自我评估和面对生活的安全感基础。

另一个是现实中的妈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妈妈会照料生活,管束纪律。

刚开始,这两个妈妈都是孩子需要的、依赖的。

但是随着孩子自我意识和独立能力逐渐增强,妈妈不再是自己的全世界,他们从心理上开始脱离“现实中的妈妈”,渴望独立和自主。

而从语言上表现出来的,就是对父母的称呼及对父母说话更简短了。

图片

因此,对于孩子来说,从奶声奶气的“妈妈”,到简短的“妈”,是心理断奶,更是独立的开始。

3.不高兴了或者从众心理

孩子到了青春期,有的妈妈还像小时候那样对孩子,让孩子从心理上比较排斥。

当孩子不开心时,会用简短的一个字“妈”,来表达自己的力量。

还有些孩子,因为从众心理,看到身边的同龄朋友都用“妈”称呼母亲,而自己还叫“妈妈”,就会显得幼稚可笑,所以也就改变了对母亲的称呼。

其实,不论孩子叫你“妈妈”,还是叫你“妈”,都是孩子成长路上正常的现象。

因此,妈妈也不要玻璃心,觉得孩子跟你的关系不亲昵了,可以这样应对。

图片

03.正确应对孩子称呼的变化

第一、舍得放手

只要是孩子,他总归是要长大的。

作为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给与孩子充分的爱和安全感,珍惜他们黏着自己,有事没事就喊“妈”的时光。

当孩子干脆利索地喊一声“妈”,转身投入自己的世界时,也要舍得放手。

让他们去探索自己的世界,尝试新事物,发展能力和兴趣,这样孩子才能真正地长大。

第二、保持沟通

舍得放手,不是说就不管孩子了。

虽然孩子一天天长大,但是依然需要父母。

父母与孩子理想的距离是:彼此有独立的空间,又能紧密相连。

图片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父母要给予孩子成长空间,与孩子也要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理解孩子的成长烦恼、内心感受、给予孩子应有的关注和呵护。

第三、做后盾

世界上只有一种爱是为了分离,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

不管孩子表面上有多么不需要父母,父母都要让孩子知道:

无论你飞得多高,飞得多远,只要飞累了,家永远都是你栖身的地方,父母永远都是你坚强的后盾。

04.写在最后

很多父母既希望孩子独立成熟,做事有主见,又希望孩子还像小时候那样依赖自己,跟自己无话不谈。

当孩子长大了,对自己的语言发生变化后,父母难免会失落,总希望孩子回到小时候。

心理学者曾奇峰说过:

抚养者越是能够给予孩子高品质的亲密关系,孩子就越有能力和抚养者分离。

当那个小时候的『黏人精』,有一天不再有事没事喊妈妈时,说明他真的长大了。

只有你在他小的时候,给予了他充足的安全感,他才能那么自信、那么勇敢地去探索、去尝试、去成长!

你家孩子现在叫你“妈妈”还是“妈”呢?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1263271
推荐日记
《10月14日 朋友 (第225篇)》
《149》
《151》
《又被宰了》
《讲道理 2023.10.14 星期六 晴 478》
《亲子日记第188篇》
《亲子日记第455篇,孩子们的快乐》
《亲子日记第2篇》
《练习》
《姥姥看孩子》
《临近月考》
《亲子日记214(熬夜)》
《小感动》
《陪伴,第1155天》
《10月14日践行日记第94天》
《2023.10.14亲子日记晴238》
《亲子日记211》
《成长中》
《2023.10.14(口述日记)》
《2023.10.14 星期六 天气晴》
《随记》
《听崔峦先生评课有感》
《随记》
《安徒生童话2》
《周六的流水》
《弟弟感冒了》
《现在要选“优质的”客户》
《没有动力》
《大航回家!》
《2023.10.14 星期六 晴(第627篇)》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