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中小学生运动会要明天在实验中学举行,今天要今天彩排,鼓乐队,花束队,扇子对,花伞对等都要彩排。所以小顺子要去实验中学彩排,他很兴奋,一直问我有没有时间去看他们,我今天早上没有课,就答应他去看他们彩排。这群孩子们从8:00开始,一直到了10:30,中间只休息了不到十分钟,只喝了一点水。但全体孩子们都坚持下来了,孩子们都太棒了。
在接着把昨天没有完成的(续)。
第六,通过错误讲道理。孩子犯错也是讲道理的好机会。家长们可能有这样的体会,平时有些道理给孩子说多少遍,他都当耳旁风。而当孩子遭遇挫折——违纪了,考差了,吵架了,甚至打架了,或者惹出更严重的祸事了,孩子可能悔恨不已,也可能满不在乎,无论孩子是怎样的态度,父母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好好给孩子讲讲道理,引导孩子汲取教训,认识到错误的危害,也要弄清犯错误的原因,以免在同一个地方跌两次跤。特别重要的是,父母千万不要一味指责,而要推心置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孩子感觉“爸爸妈妈是在帮我”,进而振作起来。
第七,通过对话讲道理。应该提倡亲子之间围绕一些话题平等交流和讨论。学校大事、社会新闻、时事热点、国际局势……都可以成为对话的内容。父母和孩子虽然长幼有序,阅历有别,但面对真理,人人平等。这种家庭沙龙式的对话,也是一种“讲道理”。当年“9.11”事件发生后,正读初二的女儿回家和我讨论,她的看法不乏幼稚,思考却非常真诚。我在尊重她并耐心倾听她的同时,也坦率地说出我的看法,以拓宽她的视野,提升她的认识。我一直主张,家庭一定要有思考的氛围,家庭教育一定要有思想的含量。亲子对话是激发思考、点燃思想的途径之一。
第八,通过餐桌讲道理。现在孩子学习压力大,平时和父母交流的时候不多。即使是“双减”,课后延时服务后孩子回家更晚。所以每天的晚餐时分,便成了亲子之间面对面交流的难得机会。也许有朋友会说:“连吃饭也要教育孩子?累不累啊!”其实,孩子如果信任父母,吃饭时必然同时滔滔不绝地说学校或班里的见闻,父母也会情不自禁就事论理地插话。正是在这自然而然的氛围中,父母可以“言语不多道理深”地对孩子进行 引导。特别要强调的是,这种餐桌聊天,父母表达的道理一定要语言简洁,点到为止,尽量淡化教育痕迹。第九,通过小路讲道理。我曾经在我班的家长会上说:“希望爸爸妈妈们,无论多忙,都能够尽量争取每天和孩子拥有‘一段路’‘一席话’和‘一盏灯’。”这里的“一段路”是指饭后和孩子散步,“一席话”指的是散步时的聊天,“一盏灯”是指散步回家后一家人灯下共读,孩子做作业,父母也在读书。所以,我这里的“小路”也是借代,代指休闲聊天。教育效果取决于信任关系。如果孩子给你说悄悄话了,你的教育就开始成功了。因为信任,在心灵舒展、精神放松的小路上,孩子什么都愿意对你说,而你说的孩子也爱听,包括你给孩子闲聊时的“讲道理”。
当然,给孩子讲道理还有许多方法。但无论怎样讲道理,教育者必须遵守三条铁律:第一,不能仅仅讲道理,还必须有教育者的示范。我曾经对老师们说过:“最好的管理莫过于示范,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家庭教育也如此。如果父母们只有言而没有行,再好的道理都是苍白的。如果说教育者讲的道理是真理,那么最好的注释便是教育者的行动。第二,给孩子的每一条道理,都必须是教育者真心信奉的。最虚伪的教育,就是教育者自己都不相信的道理却偏要要孩子们相信。这样的教育无异于欺骗。更可怕的是,“一个人如何极力宣扬他自己都不信的东西,那他就是做好了干任何坏事的准备。”(托马斯·潘恩)第三,在讲道理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年龄阶段、心理特征和认知能力。不急于把道理强加给孩子,要允许孩子反驳,乐于和孩子一起争论;也允许孩子暂时不接受,给孩子以自己消化的时间,和思考的权利。要相信,只要孩子真正善良正直,他总会选择真理的。